駱朝宗,1927年出生于中國臺灣新竹縣,因家貧由姑爸爸媽媽養育成長。姑夫蘇鴻樹早前畢業于中國臺灣醫科院,在中國臺灣從醫,1928年趕到
廈門市開設惠民
醫院,1933年遷到
泉州石獅。朝宗一路追隨姑夫趕到石獅。
家中民主化 奮發向上
蘇鴻樹是個思想進步的開明人士。朝宗到他們家后不更名不換姓。“朝宗”帶有認祖之意,他也毫不在意。他到石獅沒多久,就與中共地下黨人許姐妹、朱漢膺等有緊密聯系,并且與陶鑄、曾志也是有相處。他關注國事,長期性適用保護中共地下黨的主題活動,在蘇醫生的日常生活中,民主化氛圍深厚。我和蘇家大大少爺是姐妹普通高中同學,曾一度來過他們家,感受到她們家的民主化氣氛。
在蘇醫生的關愛下,朝宗自小又很好學,之后考入姐妹中學59組,又遭受嘉庚精神的陶冶,觀念擁有質的飛躍。初中畢業生后,朝宗返回石獅任小學老師,沒多久添加我黨,1948年任石獅地底黨支書。在這段時間,石獅地下黨員領導干部的革命力量發展趨勢頗快。我還在該區域官山中小學執教時,三名老師均是共產黨員,周邊村莊也是有黨組織,并有著一定的地下黨員武裝部隊。
重回姐妹 領導干部反服貿
1948年底,姐妹院校地底黨工委書記楊竹志初中畢業后,返回石獅家鄉。依據上級指示,朝宗與竹志工作中互換,兩個人互辦交接后,朝宗趕到姐妹院校任中國共產黨地底黨支部書記(因很多學生黨員大學畢業離開學校,黨員數量降低,社區黨委改成黨支部),其公布真實身份是遠洋航行水產品學校的收發員。朝宗在共產黨員校領導劉崇基的適用下,運用收發員真實身份定閱了很多發展報刊物,為提升學員的思想工作給予材料。他根據推送書報刊的機遇,與各支部取得聯系。在提升觀念正確引導的另外,積極主動謹慎抓發展黨員工作中。尤其是商校學生黨員均大學畢業離開學校,他根據高中間黨支書林恢成進行商校建黨工作中,起先發展趨勢較為完善的王水泊申請入黨,后又發展趨勢陳流、陳少斌、陳順等五人申請入黨,進而復建商校黨組織。別的黨支部也發展趨勢了一批新黨員,發展壯大了黨的力量。
棄筆從戎 邁入釋放
釋放精兵渡海后,改革局勢發展趨勢迅速。依據
泉州市地底社區黨委四月大會的決策,姐妹院校總支鼓勵學生黨員到
鄉村去,參加動員群眾,進行游擊戰爭,迎來
廈門市和閩南地區的釋放。歷經鼓勵,報考總數超出預估。朝宗覺得四十多人一起離開學校聲響很大,決策分兩支考慮。第一批4月底考慮,由三位支書領隊。第二批于5月10日考慮,朝宗親自領隊,到
泉州市管理中心縣委會簽到,歷經短期培訓班,大多數分派在沿海地區一帶工作中。朝宗留到閩中游擊隊員指揮所任管理方法股長。
關心中華民族統一大業
新中國的成立后,駱朝宗穿上了軍服,列任連教導員、宣傳策劃做事、小編、縣人武部副政委等職,退休隨后晉江市臺聯理事、晉江市政協委員等職位,關心海峽兩岸統一大業。他懷戀中國臺灣的親朋好友,六次自付赴中國臺灣探親訪友,尋得走散50很多年的中國臺灣家人,并招待幾十批臺胞來祖國大陸瀏覽,向她們詳細介紹“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現行政策及內地社會經濟發展趨勢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