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凱里墻體廣告 6年前,一位叫顧宜莉的
凱里女孩從云貴高原爬上了青藏高原,經過一番打拼,完成了從“打工妹”到“小老板”的轉變,今天,記者就帶著你走近顧宜莉,看看她是如何在異地他鄉華美轉身的。
顧宜莉是
凱里市開懷街道人,從小在
鄉村長大,曾到過
廣東、
福建等地打工,由于文化不高,沒有技術,吃盡了苦頭。
為了生活,2010年2月顧宜莉從
凱里動身,用了近一個星期的時間輾轉到離
凱里5000公里遠的西藏自治區山南市。到山南后,她先報名學駕照,結果考科二時,被刷了下來,只得補考。
在補考練車期間,她認識了來自
四川富順,在山南做皮鞋生意的一位女老板,并成為了好朋友。這位女老板發現顧宜莉很踏實,從駕校“畢業”后便約請在她去本人的鞋店打工。
雖然工資不高,一個月只要一千多元,但畢竟找到了工作,而且老板很好相處,顧宜莉覺得還算稱心。
慢慢地,她還發現了商機,原來,女老板的鞋店位于黃金地段,每天路過門口的人流很大。“我當時就想,要是在門口賣點什么東西那應該是比擬暢銷的!”顧宜莉說,在征得女老板的同意后,她在鞋店門口擺起了地攤,賣兒童服裝,一邊打工一邊當“地攤老板”。
從此,她的收入一天比一天多,除了收益,顧宜莉還在這一段時間學會了藏語,做起生意來得心應手。
后來,顧宜莉打工的鞋店被撤除了,女老板另營生路,她則失業了,可觀的收入一夜間被中綴。
在權衡了打工和做生意的利害后,顧宜莉決議做服裝生意營生,經過半年的努力,她在山南市相中了一間轉讓的門面,并貸款10萬元將其盤下。
創業是艱苦的,為了儉省開支,每次去進貨時顧宜莉趁天還沒亮就搭公交車去拉薩,爭取當日返回山南,不在拉薩留宿。她說,有時進貨忙碌,連午飯也顧不上吃,回到家時肚子叫得咕咕響,累得像一團棉花。
在運營服裝店時,她依照顧客的需求進貨,而且堅持走薄利多銷的路子,積聚了一大批的客戶資源,生意做得繪聲繪色。到目前,顧宜莉的服裝店開了兩年,年年都完成盈利,收入比擬可觀。在西藏山南市的
凱里老鄉都說:小顧終于在西藏站穩了腳跟。
生意做隨手了的顧宜莉目前還有個想法,她是苗族女孩,下一步打算將苗族文化產品帶到西藏,這樣不只能夠賺錢,還能夠傳揚本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