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今年10月,汕頭經歷了兩輪強降水,導致城鄉部分區域尤其是中心城區出現內澇,此后,市委、市政府迅速回應市民群眾關切,向社會公布中心城區67個易澇點位整治措施及責任人,明確責任單位、具體責任人、整治措施、完成時限及應急排澇設備布防清單等內容,展示其以最短時間消除城市內澇點的決心。連日來,各相關責任單位紛紛開展治澇行動,形成一道獨特風景線。
這道風景線,是汕頭急群眾之所急的生動實踐,亦是汕頭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的“急”中反應。今年以來,汕頭深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繼承發揚好特區精神、紅頭船精神、僑批精神,尤其在“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有計劃有步驟地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用心用情用力增進民生福祉,探索形成為民辦實事的汕頭樣板,以一批批民生項目的全力推進、一項項惠民舉措的落地生根,為建設現代化活力經濟特區凝聚強大力量。
10月7日、8日、14日、15日,汕頭出現兩輪強降水過程,導致中心城區出現多路段積水,并造成部分路段嚴重交通堵塞。“城市看海”“汽車變船”暴露出汕頭城市排水系統存在的“頑疾”,對老百姓生產生活造成一定影響。
市民群眾的關切,汕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工作會議,強調要以實際成效積極回應。該市各地各部門直面城市排水系統問題和短板,動真格推進整改工作,“一點一策”對癥下藥。汕頭市城管局會同金平區、龍湖區、市住建局、華僑試驗區、市排水公司等相關負責人到現場勘查,深入查找積水原因,研究解決措施,于10月25日向社會公布《汕頭市中心城區北岸積水點整治措施及責任人一覽表》,接受群眾監督。
連日來,汕頭啟動一系列治澇工作。金平區紅樹灣片區是極易形成積水的“重災區”,城管部門迅速開展該片區下水道應急搶修工作,近期還將結合“洗井”“洗管”工作,全面清疏管道并開展統一整改,增強雨水、污水過水能力;針對金暉西街“逢雨必澇”問題,龍湖區實施片區排水管道應急改造項目,新建7條排水管,接通后將有效提高地面積水自然排放效率……
治澇行動是汕頭市積極回應群眾關切、解決民生急事的有力體現。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汕頭緊盯社會影響較大、群眾關注度較高的熱點問題,認真梳理全市“我為群眾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在深入征求意見、反復研判論證的基礎上,最終確定涵蓋9個方面共143項的重點民生項目。圍繞143項,制定相應清單,細化實化具體措施,明確牽頭領導、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確保各項部署有人抓、能落地。
??發力“難”點
高位推進十項重點民生項目
在汕頭市金平區,有一座形如一滴水珠的島嶼,因其四面環水,俯瞰像一座獨立的小島,固有“烏橋島”之稱。過去這里曾是依托小公園鬧市區的繁華地帶,后來隨著城市發展變化,人口開始東移,烏橋島整體面貌逐漸落后,特別是島內房屋多為“超齡”服役,存在安全隱患。
為此,汕頭市近年來啟動烏橋島整體改造計劃,其中的烏橋島棚戶區改造項目,是6700戶烏橋島居民翹首期盼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該項目采用貨幣補償和異地安置相結合的方式,在充分考慮到烏橋島居民生活習慣的基礎上,政府選擇在毗鄰烏橋島的西港光華片區建設安置房,提供給烏橋島居民進行產權置換。群眾對此十分歡迎。
據悉,烏橋島棚戶區改造安置房占地288畝,共分三期進行,規劃建設7738套住房及幼兒園、中小學、體育館、市場、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門診所、文化活動站等配套設施。截至目前,項目一期工程包括住宅樓、體育館和幼兒園,住宅樓和體育館的主體結構均已全部完工,共建成2164套住房,正在進行室內水電裝修、設備安裝調試及室外工程。同時,安置區二期、安置區三期項目正在進行地下室結構施工。
金平區城市更新局副局長王曉丹表示,隨著征收補償簽約及安置區建設工作的穩步推進,烏橋島居民將通過本次改造,分批搬遷到規劃標準高、配套設施全、園區環境美的和諧社區居住,早日實現烏橋島居民期盼已久的“安居夢”。
實際上,實施烏橋島棚戶區改造是汕頭十項重點民生項目之一。汕頭聚焦群眾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從143項“我為群眾辦實事”清單中,篩選出十項重點民生項目并高位推進,至目前基本完成年度計劃,推動民生福祉持續改善提升。
??聚焦“愁”字
扎實辦好一批百姓身邊事
在一次工作走訪中,濠江公安分局達濠派出所了解到,轄區一老人反映其8歲孫子一直沒有戶口,很發愁。該孩子系單親隨父入戶,需要與父親進行親子鑒定才能辦理入戶。派出所戶籍民警隨即前往老人家中,為小孩提取血樣后,再驅車179公里前往梅州監獄提取其父親血樣。歷時12天,民警跨越兩市完成各項手續,最終幫助男孩成功入戶。
這是汕頭公安戶政部門推出的“民警跑”“進門辦”暖心服務,亦是汕頭市聚焦長期未能解決的民生歷史遺留問題,扎實辦好百姓身邊事的一個縮影。
截至8月底,針對戶政業務長期以來疑難雜癥多、歷史遺留問題多、影響部分群眾生活需求的民生問題,汕頭市、區、派出所三級戶政部門已為250多名困難群眾提供上門辦證服務,為老年人提供便民服務及綠色通道服務上千人次,先后推動解決了32宗歷史遺留無戶口人員問題,受到群眾高度評價。
交警部門也不斷改進工作方法、簡化辦事程序,從今年4月17日起,推出車管業務流動服務車,由交警利用節假日時間把流動服務車開到人流密集地方,現場提供車駕管業務咨詢、辦理等23項服務。截至11月4日,“流動車管所”共開展37場服務活動,為市民群眾辦理業務494宗,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便民服務。
教育部門積極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后的閑置校舍改擴建為公辦幼兒園,此舉讓幼兒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普惠學前教育。截至目前,全市利用富余中小學校舍改擴建公辦幼兒園約110所,新增公辦學位超3萬個,超額實現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人數占比達50%以上,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全市1382個各級文明實踐陣地,汕頭還積極開展文明實踐活動,致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特別是舉辦小公園“戲亭印象”惠民演出257場,組織開展“汕頭文化大講堂”系列活動,不斷豐富市民群眾文化生活,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
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汕頭主動征集和回應民生需求,找準惠民利民發力點,推動一件件惠民舉措落地生根,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籌謀“盼”篇
法治引領完善辦實事長效機制
如何著眼長遠,讓百姓期盼得到真正落地落實?制度保障是關鍵。汕頭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特區立法權,將多個重要領域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從制度層面推動為民辦實事長效化。
以優化營商環境為例,汕頭清楚地認識到,與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和國內先進地區相比,其營商環境還存在一些體制機制方面的短板,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辦事創業還存在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因此,有必要通過特區立法,為優化營商環境建設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從制度層面推動汕頭在新時代經濟特區建設中迎頭趕上。
在企業與群眾的期盼下,11月1日起,《汕頭經濟特區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正式施行,該條例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從便利市場主體辦事和保障市場主體權利等方面來解決市場主體反映最為集中的突出問題。例如,對政府部門履職行為提出明確要求和禁止性規定,由紀律性規定上升到法規性規范約束,進一步提升了對市場主體合法權利的保障。
條例同時規定了創新容錯機制,依法支持改革創新,特別是對在探索中出現偏差失誤或者未能實現預期目標予以免責情形的規定,以及對工作成效顯著的部門、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的規定,將能夠激發各級各部門及廣大干部職工干事創業的熱情,為想干事、能干事、為民辦實事的干部職工吃了“定心丸”,有助于推進汕頭市營商環境改革工作再上新臺階。
事實上,不僅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汕頭還在更多民生領域予以法治保障,如頒布實施《汕頭經濟特區建筑物外立面管理規定》《汕頭經濟特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條例》《汕頭經濟特區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一批法規制度。未來,隨著更多民生條例的出臺與實施,將進一步推動為民辦實事長效化、常態化、制度化。
辦事體悟
金平區住建局局長林振文:
以“新”換“心”提升群眾獲得感
“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生活質量,是金平區緊扣百姓所盼、響應群眾訴求的重點民生工程。”汕頭市金平區住建局局長林振文表示,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金平區堅持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貫穿始終,將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列為重點民生實事做實做細,以“新”換“心”,努力提升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問:金平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備受群眾關注,請您談談如何大力推進該項民生實事?
答:金平區是中心城區,也是老城區,轄區內大部分住宅小區都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建設的,街老、院老、房老、設施老、生活環境差等“四老一差”問題突出,影響群眾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為此,金平區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契機,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讓老城區煥發新活力。
在改造過程中,我們注重順應群眾期盼,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并合理確定改造內容。如針對桃園小區公共綠化、社區體育設施不足,燃氣管道、自來水管道老化等突出問題,充分聽取居民意見,因地制宜優化空間復合利用。一方面從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入手,為1268戶居民更新老舊燃氣管網和自來水管網,覆蓋率達100%,得到居民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從提高居民生活質量入手,充分利用社區內現有綠色廣場、空地、閑地、邊角地資源改造建設公園綠地,打造具有片區特色、鄰里共享的桃園綠色廣場、口袋公園、體育公園等主題性新型公園社區,構建形成“5分鐘健身圈”“10分鐘散步圈”公共活動空間體系,極大提升小區居民的幸福感。
問:請您談談下一步深化辦理成效的計劃安排?
答:金平區老舊小區數量多,情況較為復雜,我們會繼續全力推動工作落實。下一步我們將堅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思路,總結好前階段改造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探索改造新模式、新機制,走符合金平區實際的改造新路子。
一是形成多方合力,積極推廣“黨建引領、政府主導、多元參建、黨群參與”的改造提升模式,結合城市管理精細化要求,建立“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機制,聯合社區共建單位,構建社區黨建服務隊伍,引導社區群眾參與。二是堅持分類施策,注重征求各街道社區及群眾意見建議,對群眾關心關注的內容優先啟動,對改造小區進行分片實施、逐步推進。三是實施精準改造,圍繞實際情況和群眾意見建議設計改造方案,充分尊重小區居民意愿,協調多方專業部門意見,動態進行方案調整,協同各方實施改造,提升社區公共服務管理水平。
下階段,金平區將繼續抓緊推進2021年123個老舊小區改造相關工作,科學謀劃2022年以后項目建設,對已改造完工老舊小區及周邊進行環境提升,讓群眾生活更方便、更安心、更舒心。
履職清單
汕頭市十項重點民生項目
●實施中心城區燃氣管道普及工程
該項目已完成。截至11月1日,共建設市政燃氣管道223公里,為273個小區加裝燃氣管道,覆蓋5.9萬戶居民。
●實施中心城區供水系統提壓改造工程
已為5.6萬戶的群眾實現了供水提壓,切實解決居民用水壓力問題。
●建成潮汕歷史文化博覽中心
該項目已完成。建成潮汕華僑博物館、潮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汕頭美術館,已于國慶前對外開放。
●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暨“源頭截污、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該項目已完成。截至11月1日,全市已實施雨污分流的自然村1156個,累計敷設管道14975.58公里,有效提高農村生活污水收集率。
●開展關愛殘疾人專項行動
該項目已完成。本年度救助219人,已發放救助金額39.87萬元。已為5105名困難白內障患者免費實施復明手術,為1260名有需求殘疾人適配輔助器具2032件。
●舉辦“企業訴求我來辦”實踐活動
該項目已完成。截至11月1日,市政企直通車平臺收到企業訴求138件,辦結企業訴求117件,答復率100%,辦結率為84.7%。市領導累計收集企業訴求283項,已辦結279項。粵商通平臺共收到80家企業115項訴求,辦結率100%。
●開展信訪突出問題專項行動
該項目已完成。截至11月1日,排查39宗重點信訪案件列入專項活動化解攻堅,已化解39宗。
●舉辦文化惠民活動
該項目已完成。共計放映電影102場,舉辦各類惠民演出活動260場。組織經典潮劇潮樂節目演出14場。
●保育活化歷史文化街區
該項目已完成。“小公園開埠區中山紀念亭街區”“小公園開埠區西堤街區”列入第三批廣東省歷史文化街區名單。
●加快推進烏橋島安置區建設
該項目已完成。已落實發放租賃補貼2706戶,超額完成任務。已完成烏橋島棚改安置區主體結構建設,建成2164套保障住房。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