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噩耗傳來,曾經與她共事的同事無不哽咽惋惜。
萬萬沒想到她就這樣走了,平時樂觀開朗的她怎么說走就走了,我和老公都已經給她聯系好做手術的醫院了...... 已經聯系好醫院的邱紅難掩心中的悲痛。
沒有留下只言片語,沒有一句囑托,她走的太匆忙,父老鄉親們結伴而來,未語淚先流;脫貧戰線的戰友們都自發趕來,送她最后一程......
49歲的葉瓊,入黨25年,任村干部28年,從1992年5月任莫窩村村長開始,曾任莫窩村委會副主任、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在村干部崗位上堅守了28年。2011年至2015年任中國共產黨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經過黨組織多年的培養和鍛煉,葉瓊同志政治立場堅定,黨性觀念和大局意識強,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工作成績突出,曾被市婦女聯合會授予 三八 紅旗手稱號,多次被縣人大常委會和勐卡鎮人大主席團評為優秀人大代表。
2018年莫窩村6個村民小組和1個茶廠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25戶776人,至2019年底累計已脫貧217戶754人,未脫貧戶8戶21人,貧困發生率為1.36%,2018年底實現貧困村脫貧出列。近年來,莫窩村四組被評選為 省級文明村 ,莫窩村委會和莫窩村三組被評為 縣級文明村 。
村官28載 心系群眾勇擔當
聽到葉書記去世的消息真的很難過,像自己的親人去世一樣。我們夫妻二人常年在外打工,老人在家生病了都是她組織村干部到家里照顧老人。也很關心我們,常常打電話問我們在外面打工的情況,跟我們說家鄉的事情,讓我們感到溫暖和心安...... 建檔立卡貧困戶巖轉眼眶濕潤,哽咽著說。
近幾年,隨著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推進銜接,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就業,村里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成為弱勢群體,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和孩子的教育問題總是葉書記最牽掛的事。任村干部以來,葉瓊親力親為,常年行走在村村寨寨,了解掌握家家戶戶生產生活情況,盡心盡力幫助群眾排憂解難。
老黨員巖開對葉瓊很熟悉,痛惜地說: 葉(佤語)是我們的好書記,她顧不上自己的家庭,顧不上自己的身體,隨時忙著村里的事,想著我們老百姓的事。一個女人,這么多年一直挑著我們村發展的大梁,我佩服她!
教育扶貧,一個都不能少,這孩子必須找回來。 2018年,莫窩四組有個初三學生厭學離校外出務工,葉瓊急得睡不著覺。厭學的孩子聽說村里要來找他回學校念書,死活不愿意,連電話號碼都換了,還把扶貧隊員、村干部都拉入黑名單。
葉瓊組織村組干部多方打聽聯系,找到了帶孩子出去打工的村民,告知他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同時想方設法讓孩子接聽電話,告知他完不成義務教育是觸犯法律,他的家人將會受到處罰等。經過多方努力,軟硬兼施,最終把這個學生送回了校園。
甘于奉獻 沖在一線戰貧困
葉瓊同志擔任村干部以來,始終保持對工作的滿腔熱情,特別是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她深知責任重大,也深知脫貧攻堅將為家鄉帶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下定了 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的決心。
農村要致富,關鍵抓產業。 葉瓊總是這樣說也在這樣做。莫窩村沒有比較穩定的產業,有效耕地又很少,傳統的產業很難發展起來,引進新產業、促進經濟發展一直都是她的夙愿。脫貧攻堅期間,縣里引進了云嶺牛、中華蜂、無筋豆等新興產業,但大部分群眾都持觀望不參與的態度。看到產業發展停滯在認知階段,葉瓊就帶領村組干部、駐村隊員一個組一個組的開會,走村串戶宣傳政策,動員黨員干部帶頭先做先試,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領群眾勤勞致富。經過不懈的努力,產業項目落地發展,群眾從一頭霧水到主動參與,真正嘗到了產業發展的甜頭,生活有了追求,干勁更足了。她帶領群眾種甘蔗、種青貯玉米、種無筋豆,一步一個腳印帶領莫窩村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
2018年莫窩村 云嶺牛 產業覆蓋貧困戶225戶,戶均增收1077元;中華蜂覆蓋貧困戶105戶,戶均增收5158元;2019年全村種植無筋豆11.5畝,覆蓋農戶10戶,戶均增收4600元。莫窩村農民人均收入實現從2014年的2642元到2019年8863元的增長。
莫窩村六組組長巖平說: 葉瓊書記就是我們的主心骨,村里有什么事情她都是第一個沖上前,她很有向心力,經常組織我們集中開會商討發展路子,她說村里引進一個項目一個產業都不容易,我們要帶領好引導好群眾,村里才能更好更快發展。現在我們老百姓的日子一天天好過起來,她卻突然走了。
傳幫接帶 培養人才建家鄉
退休之前,傳幫接帶是葉瓊工作之余最操心的一件事。她深知村莊的發展與興旺,需要一支強有力的干部隊伍來帶領,村干部工作繁雜待遇較低,村里的大學生們畢業后不是選擇外地就業就是自主創業,幾乎很少有主動申請加入村干部隊伍的。村莊留不住人才,怎么快速發展?
葉書記來找我談心談話不下10次了,她動員我不要外出了,希望我用所學的知識,帶引百姓建設家鄉。她教會了我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她既是干部更是一個長輩,在我心里她就像我的母親一樣,這幾年跟著她,我感覺自己成長的很快,可我還沒長成她希望的那個樣子,她怎么就走了呢?我很想她,一直無法接受她離去的事實。 莫窩五組娜布拉滿目淚花的訴說著。
她這一輩子都貢獻給了我們莫窩村,我總感覺她有一種別人不可取代的力量,她永遠是我們的驕傲。 莫窩四組娜軟說到。
現任的村干部的電腦實操能力比較弱,完成一些日常工作任務很吃力,葉瓊看在眼里,急在心頭。她跟莫窩村駐村扶貧原第一書記楊正祥商量著,讓駐村隊員們幫助村干部辦公操作,她嚴格要求莫窩村干部都無條件跟駐村隊員們認真學習,爭取提升工作業務能力。莫窩村武裝干事巖車說: 以前我連簡單的電子表格操作都不會,脫貧攻堅期間,工作任務之重,量之大,不熟悉電腦我工作起來非常吃力。駐村隊員們手把手耐心細致的教我操作電腦,還教我工作方法,現在我已經能熟練的在電腦上完成工作,工作能力不斷提升,干起工作來也更有勁了。葉書記為我們操碎了心,工作上的點滴進步都離不開她的諄諄教誨,她于我而言,既是領導,更似親人般的存在。 葉瓊的離去,給這位鐵骨錚錚的漢子一個沉重的打擊,最近幾天他一直偷偷在角落里抹眼淚。
無私忘我 疫情防控護家園
2019年10月,葉瓊生病住院,被診斷出 左心房衰竭 ,按政策規定,葉瓊原本可以安心 退休 養病,她卻想著 再站好最后一班崗吧,等到全面小康那一天吧! 平時小疼小病葉瓊都不愿浪費時間去看病,常年累月積勞成疾,診斷出心臟疾病后,她就被丈夫拖著到縣醫院就醫,后又轉院普洱市人民醫院治療,病情好轉出院后,醫生囑咐她出院回家好好休養。然而,面對2020年初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剛出院的她,再次帶病上崗,主動加入 守護家園服務隊 開展疫情防控排查工作。
你在哪里打工?什么時間回來的?是否經過湖北或武漢?家里的人是否發燒或咳嗽? ,對每個外出務工返鄉的群眾,葉瓊都會問得很細致,生怕排查不到位。
不要隨便串門,不要請客吃飯,出門要戴口罩,發燒咳嗽要報告........ ,頭帶粉色 小紅帽 ,肩跨粉色 佤族包 ,帶著口罩的葉瓊,路上逢人便交待,疫情防控期間,這些話語已經成了她的口頭禪。
為使全村群眾短期內了解疫情防控知識,她帶頭包組深入每家每戶宣傳,宣傳一次群眾如果無所謂,她就入戶宣傳第二次,再不重視就入戶第三次、第四次........在她 倔犟 的堅持下,全村串門的少了、聚會的散了、出門也戴口罩了。盡管如此,寨子每天都會見到 小紅帽 的身影來回穿梭,有 小紅帽 的陪伴,群眾感受到的不僅僅是關懷,更多的是 安全感 。
群眾遇到她都會問: 葉瓊書記,你不是病嗎?在家好好休息了嘛。
天天在家在不贏,出來鍛煉鍛煉身體。 葉瓊總是故作輕松地說。
丈夫巖兵看到她吃好藥又要出門工作時心疼的勸道: 老婆,身體不好么,休息幾天嘛,村上不是還有駐村隊員和村組干部嗎? 聽了老公的話,她嚴肅的說: 我是黨員又是總支書記,現在疫情傳的這么快,你不見電視每天感染那么多人,我生病還有藥吃,萬一我們村防控不住群眾被傳染怎么辦,他們去哪里找藥吃? 巖兵知道自己犟不過,無奈的把煎好的藥倒進水杯,叮囑她別忘了喝。
這就是葉瓊,在困難面前眼里只顧群眾安危,總是把自己放在最后,她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完美詮釋了黨員的本色人生,也讓我們汲取到了她 九萬里風鵬正舉 的力量,感受著她 也無風雨也無晴 的豁然。她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擔當,她任勞任怨、無私奉獻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西盟佤山年輕一代前仆后繼的追隨。
她的離開,牽動著西盟干部和群眾的心,這源于她用生命和執著,托舉起一顆實干為民的拳拳之心,我們感念著這名普通共產黨員的樸實情懷。
斯人已逝,我們永遠懷念她。在她身后,西盟縣還有許許多多扶貧干部仍堅守和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追憶葉瓊同志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她未走完的路繼續走下去,早日實現廣大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夢想。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