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三姐在東興市江平鎮江龍村福珍富硒水稻種植基地忙了一天,第一批580多畝水稻收割完畢,共收獲了135噸稻谷。接連遭遇水淹、臺風天、寒露風等自然災害后,面對水稻大幅減產,三姐目光堅定,她堅信這片土地能種出好水稻。
三姐名叫劉福珍,是江平鎮巫頭村的京族人。樸實開朗的三姐是一個跟水稻有著許多故事的人。
三姐腳下的這片生機勃勃的土地鮮有人知,這里曾是一片潮起潮落的灘涂。50多年前,京族群眾為了擺脫缺地少糧的窮困局面,進行“圍海造田”。他們向浪潮宣戰,花了3年8個月,肩挑手扛堆疊起了2.98公里的榕樹頭海堤。這座海堤面對大海默默守護著身后第一圍墾的3.6萬畝農田。那時的人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用雙手捧起了自己生產的糧食。
2019年的一天傍晚,三姐為尋找適合流轉種植水稻的土地來到了江龍村第一圍墾。她驚訝地發現,很多田地上長滿了雜草。海堤還是那片海堤,堅固如初,而曾經的第一圍墾已是荒草叢生。
“那一片田地以前種滿了水稻,每到稻谷成熟的季節一眼望去金燦燦的。后來丟荒了……”三姐說,“當時覺得很惋惜,但轉念一想,如果能夠流轉下來種水稻就再適合不過了?!? 三姐給記者講起了她種水稻的故事。
反哺:“以商養農”之道
三姐從1992年開始做貿易。隨著國家加大對糧食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2015年從貿易轉做糧食加工。從做糧食加工那一刻,她就萌生了做自己品牌大米的夢想。2016年,三姐成立了
廣西福珍食品有限
公司,并在江平工業園區投資建大米加工廠。但在大米加工廠建成投產那天,她做了一個決定——自己種植水稻。
一個做生意的人,怎樣想起做“農人”來?
“這不是突發奇想,大米加工廠想要長遠發展,必須有自主生產水稻的能力?!弊鲎约浩放频拇竺壮艘岣叽竺椎氖諆α窟€要保證品質,三姐思維縝密,做事也干脆利索。有了想法就付諸行動,2018年的春天,三姐在東興鎮租種了200多畝“試驗田”。從此,她將心思從大米加工廠轉移到了種植水稻上。
2018年秋天,水稻豐收的喜悅讓她有了更大的想法。
三姐決定擴大種植面積,這樣就可以形成穩定的大米源頭,第一圍墾的田地讓她這個夢想得以實現。三姐去江龍村委會找相關負責人進行協調,讓他們幫助流轉土地。雖然大部分村民都同意了,但是還有少數村民不愿意。
“他們去挖沙蟲、耙螺,一天下來都有一兩百元錢的收入?!苯埓妩h支部書記楊富財坦言,“種水稻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多,既辛苦又不掙錢。”村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不愿意那么辛苦種地,也不愿意流轉土地,土地大多撂荒了。
眼看春季播種的日子一天天臨近,卻在土地流轉上卡了“喉嚨”,這讓三姐感到心急如焚。她找準過年過節的時機,拎著米和油上門一一拜訪村民。
“這么好的稻田,丟荒太可惜了,我用機器把地打出來,如果你想自己種,就去種。如果你要租金,我就給你租金。如果你想要大米,等我收稻谷了就給你大米……”經過三姐的耐心溝通,最后村民們都同意了把地租給了她。
2019年,三姐在江龍村第一圍墾以500元每畝的
價格流轉了500多畝農田。從此,福珍富硒水稻種植基地在那里安了“家”。
用心:科技種糧之道
“滅荒復耕,想來年就有個好收成,在第一圍墾估計有點難。那塊地以前是淺海灘涂,雖然大家以前也種過稻谷,但是種的都是本地品種水稻,加上是鹽堿砂石地,單季平均畝產也就200公斤左右?!痹谶@片土地上種了大半輩子水稻的周福,是水稻基地的工人,他一邊給水稻排水一邊說。談到以前的產量,他無奈地直搖頭。
“要想種好地,必須要改變種水稻的理念?!比愀芨Uf了提高水稻產量的辦法,“我要把土地建成高標準農田,科技化、機械化種植水稻。”
為了兼顧耕作,春種的時候,三姐忙著開渠引水、找機械耕地種水稻。秋收結束后,三姐請來工人開挖掘機平整土地、按標準重新劃分地塊。經過兩年改造,三姐的水稻基地里,農田整齊平坦有序,水渠、田間小路與稻田相映成趣,宛若艷麗的調色板。
自從種了水稻,三姐認真學、主動問。從如何選種到如何育苗,從如何插秧到如何施肥,凡是有培訓班她都積極參加。學多了,種多了,她便成了科技種稻的好手。
“我們選擇種植優質的水稻品種,發展富硒水稻產業?!睘榱吮WC水稻品質,提升產量,三姐每年都會做水稻用肥、機械播種對比試驗,找出最適合這片土地的種植方法。此外,
防城港市農業和水利部門在水稻機械化種植、用水用肥方面給三姐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幫助。
經過精耕細作,三姐水稻基地的水稻單季產量提高到了每畝500公斤左右。
良心:誠信經商之道
倉里有糧,心里不慌。
2020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大年初二,三姐外出散步時看到大家都在大量購買大米,有的人竟然一次買了20包。她詢問后得知:原來,大家怕疫情期間大米庫存量少,
價格上漲,所以想多買些米回家屯放。于是,三姐勸告大家不要輕信謠言,并邀請群眾到加工廠的倉庫參觀。
“我倉庫里這么多米夠大家吃幾個月了。你們現在沒必要急著大量買米,這樣會造成恐慌,還導致米價上漲。大米買太多放在家里保存不善會導致長蟲、發霉。我明天就把米價降下來?!比阋贿叴蜷_倉庫大門一邊說。為了穩住群眾的情緒,她還向大家打了包票。
群眾看見幾個大倉庫都裝滿了大米,心里也就踏實了。
三姐按要求做好疫情防控,達到開工條件后,在大年初三就緊急把家住附近的工人全部召回廠里加班加點趕生產,每天24小時開工。
大年初三,群眾就不再大量購買大米了。
大年初五,
防城港市的鋪面全部擺滿新米。本可趁機提高價錢大賺一筆,但為了兌現承諾,她把兩個品種的大米每袋降了兩元錢。
幫扶:帶動示范之道
從這件事情上,三姐深切地體會到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想要糧滿倉還得擴大種植規模。
2020年,三姐繼續在第一圍墾流轉400多畝荒地?!懊髂晡疫€要在第一圍墾滅荒復耕1000多畝荒地種水稻?!庇辛藝覝缁膹透a貼和種植水稻補貼政策的支持,三姐滅荒復耕擴種水稻的熱情高漲。
“看到我有大米加工廠而且水稻種得這么好,東興鎮松柏村的村民繆海祥找到我就問,三姐種水稻賺錢嗎?”三姐滿是歡喜地答復他:“賺錢呀,國家還給不少補貼呢!你種出來,我的加工廠包收購。”
“解決了銷路,還怕種不出水稻?”2021年初,繆海祥跟三姐簽了保底收購合同,三姐還為他提供育秧、插秧服務。繆海祥在松柏村采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滅荒復耕300畝荒地種水稻,加入了種糧的隊伍。
除了繆海祥外,防城區那梭鎮、港口區光坡鎮等
鄉鎮共有20多戶種糧大戶跟三姐簽訂了“訂單農業”種植水稻。2020年,種糧大戶們還帶動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貧困戶就業,拓展了貧困戶增收渠道。貧困戶通過用勤勞的雙手種植水稻,迅速摘掉了“貧困帽”。金黃的稻田成了
鄉村振興的一道美麗風景。
明年,三姐和做“訂單農業”的種糧大戶的水稻種植面積將達到6000多畝。
榕樹頭海堤依舊堅固,三姐帶領更多的“新農人”一起堅守老一輩東興人的初心,讓第一圍墾這一大片農田重新綻放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