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武漢城市圈擁有武漢至咸寧、黃石、黃岡、孝感、仙桃等5條城際鐵路
2020年 武漢城市圈城市軌道交通線路長度388.01公里、在建228.14公里,擁有車站291個、在建119個
中歐班列(武漢)今年已往返開行近400列,輻射30余個國家、70余個城市
武漢新港涵蓋武漢、鄂州、黃岡、黃石、咸寧5座城市,2021年集裝箱吞吐量首次突破200萬標箱
武漢已經開通至日本、韓國2條江海直達航線,出口貨物絕大多數由武漢城市圈企業生產
武漢城市圈正著力開展49條斷頭路、瓶頸路打通工作
到2023年 武漢城市圈高快速路網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2公里,“123綜合交通網”全面形成
到2023年 天河機場年旅客吞吐量3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3萬噸,國際及地區客貨運航線數35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源
交通網絡,是一個區域經濟網絡形成的基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
得中獨厚、居于全國交通“天元”位置的武漢城市圈,要成為湖北打造國內大循環重要節點和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鏈接的重要支撐,就必須既做“中國立交橋”,又在內部形成密集交通網,讓武漢城市圈形成完備的交通體系。
目標定、策略明、行動快。
49條斷頭路、瓶頸路打通工作正加速推進;武漢軌道交通首次延伸至鄂州;漢孝市域鐵路框架協議成功簽署……武漢城市圈“一小時通勤圈”和“一日生活圈”正在變成現實。
“軌道上的城市圈”呼之欲出
上月,鄂州與武漢光谷一致同意,將武漢市境內龍泉大道、鄂州市境內文創大道,以及武漢市境內鳳蓮大道、鄂州市境內鳳凰大道兩組對接路,分別更名為高新七路和高新八路。
武鄂間道路“同名”早有先例。在鄂州葛店開發區,高新大道、高新二路、高新三路、高新四路、高新五路,均從光谷延伸而來。
在道路相同、道路同名的背后,是武漢城市圈共聚一條心、共謀一件事的同城化發展的決心。
密織路網,打通城市間的斷頭路、暢通樞紐間的瓶頸路,“軌道上的城市圈”加速形成,“九城一家”,越走越親。
今年1月2日,武漢地鐵11號線三期葛店段開通運營。截至目前,線路總客流量接近300萬人次,日均客流量從最初的不足3000人次增至1.1萬人次,最高日客流量達1.91萬人次。
地鐵“硬聯通”釋放出的交通紅利,助力武鄂同城化發展邁上新臺階,而更宏大的愿景正在謀劃中。
今年2月,武漢繞城高速公路中洲至北湖段改擴建工程啟動建設,計劃于2023年年底完工。工程完工后,將有效紓解四環線與武漢繞城高速的共線壓力。
剛剛出臺的《湖北省區域發展布局交通“硬聯通”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以更有力的舉措、更快速的行動和更務實的作風,打通三個城市圈(群)市際、縣際斷頭路、瓶頸路。根據方案,武漢城市圈49條斷頭路、瓶頸路,2021年至2025年分別打通9條、11條、6條、7條和16條。
眼下,鄂州與光谷正緊鑼密鼓合力修建未來三路、科技五路等斷頭路。它們之中有的已具備通車條件,有的正加緊實施,確保年底前“結硬賬”。
雙機場托起空中“大動脈”
共織交通“一張網”,既需要武漢這個“1”發揮好“群主”的輻射引領帶動作用,也需要其余8座城市準確定位、主動爭位,構建多點支撐格局。
11月29日,國家發改委發布“十四五”首批25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武漢獲批建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
該樞紐位于臨空港經開區,由吳家山鐵路物流基地、武漢新港空港綜合保稅區東西湖園區、漢歐國際物流園三大板塊構成,未來主要發展鐵路貨運班列、公路零擔專線、陸空聯運、鐵水聯運,助力武漢、武漢城市圈及湖北省的汽車、機電、紡織、醫療、糧食等重點產業有效對接國際市場。
看武漢,天河機場前三季度客流量全國排名第13位,較2019年上升1位。今年截至目前貨郵吞吐量超過20萬噸,同比2019年增長20%以上,跨境電商及國際快件進出港約4000萬票,是2019年全年的20多倍。
在鄂州,花湖機場正全力沖刺年底校飛目標,建成投用后,將開通國際貨運航線10條左右、國內航線50條左右,貨郵吞吐量達245萬噸以上。
武漢天河機場客運優勢明顯、鄂州花湖機場專注發展貨運,未來的武漢城市圈,將成為全球少有的兼具客運、貨運兩座航空樞紐的城市圈。
地上一張網、天上一張網,構建多層次交通體系,武漢城市圈才能連得緊密、舞得輕快。
更多交通樞紐正在建設中:天河機場T2航站樓改造工程、第三跑道工程全力推進;陽邏國際港集裝箱水鐵聯運二期項目進入常態化運行;漢口北國際多式聯運物流港、漢歐國際物流園、湖北海虹物流園、黃石臨空經濟區綜合物流園等一批臨港、臨鐵、臨空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加速建設……
“港口航母”破浪遠航
攤開武漢城市圈區位圖,可見武漢地處長江、漢江交匯處。其余8座城市,4座毗鄰長江,4座坐擁漢江。
以水運發展推動交通同網做強“硬連接”,是9座城市的必答題。
11月11日,武漢新港管委會通報,今年1-10月,武漢港集裝箱吞吐量完成206.06萬標箱,首次跨越200萬標箱大關。
錨定500萬標箱目標,加快建設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和中部地區樞紐港,既要武漢“領唱領舞”,又要城市圈“合唱共舞”。
武漢新港提出,“十四五”期間,構建以武漢港為核心,咸寧、鄂州、黃岡、黃石等長江4市,以及孝感、仙桃、潛江、天門等漢江4市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港口群。屆時,黃石的特鋼、仙桃的服裝、潛江的藥品將借武漢城市圈港口群協同發展東風,通過長江、漢江航運高效向全省、全國甚至全球集散。
更大規模的港口、碼頭資源整合動作,正在全省范圍內引發“化學反應”。
6月30日,湖北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在武漢成立,全省港口資源進入一體化發展的新階段。
散則弱,聚則強。整合后的省港口集團,港口貨物吞吐能力從1億噸增長至2.05億噸,碼頭泊位數從68個增長到179個,碼頭分布的岸線里程從720公里增長到1545公里。
7月13日,省港口集團入選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企業;8月31日,“荊門-陽邏港-日本”海鐵聯運班列順利開行;9月16日,鄂州市三江港開通營運;9月24日,“武漢-荊州-宜昌”水運公共巴士項目啟動;10月21日,武漢開通至濟寧集裝箱班輪航線;10月27日,全省最大船舶污染物收處碼頭組團啟用……
一連串大動作推動湖北“港口航母”破浪遠航,武漢城市圈在全國交通的“天元”地位更加凸顯。
水、陸、空交通同網,武漢城市圈同題共答、同向共進,長江“黃金水道”流金淌銀!
多式聯運助潛江藥企破解物流難題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源
潛江永安藥業成立于2001年,主要生產牛磺酸。
牛磺酸除用于生產降血壓、降血糖等藥品外,在歐美流行的紅牛、魔爪等運動功能飲料中也能見到它的身影。
永安藥業生產的牛磺酸,大部分銷往歐洲、北美和東南亞,年出口額超過8000萬美元。
該公司副總經理董世豪介紹,此前出口牛磺酸,一直通過陽邏港走水運到上海港后轉海運。線路成熟,成本可控。
近兩年來,受中美貿易摩擦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海運市場大幅波動,運力緊張、運費高企,給永安藥業這樣主打出口貿易的企業造成不小壓力。
海運“一柜難求”、空運費用高企,有沒有其他的物流渠道可供選擇?
有,答案是多式聯運。
今年5月29日清晨,武漢陽邏港鐵水聯運示范基地開出首列“陽邏港-杜伊斯堡”水鐵聯運測試班列。
長江沿線區域的貨物,通過水運抵達陽邏港鐵水聯運示范基地,集結后坐上中歐班列(武漢)發往歐洲。
董世豪說,相比過去內河運輸轉海運,水鐵聯運+中歐班列(武漢)運力充沛、耗時更短,且物流成本在可接受范圍內。“我們迅速調整運輸結構,將中歐班列(武漢)辟為出口的第二通道,水陸并舉解決了運輸難題,公司海外銷量沒有受到影響。”
鐵路與港口無縫對接,不僅助力陽邏港樞紐功能進一步完善,也切切實實為外向型企業經營發展提供了便利。
以陽邏港為核心,武漢探索多式聯運助力貿易流動的步伐還在不斷向前邁進。
今年8月1日,陽邏國際港集裝箱水鐵聯運二期項目開港通車,轉運距離更短、流程更簡,未來貨物從長江沿線集并至武漢,在陽邏港可實現“下班輪就上班列”,聯運效率進一步提升。
【專家訪談】
省政府咨詢委員、武漢大學教授李光:
武漢城市圈必將更高層次發展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源
“城市圈首先是交通圈,必須通過交通引領,實現城與城之間暢順的物理聯通。”湖北省政府咨詢委員、武漢大學教授李光說,交通同網做強“硬聯通”,是武漢城市圈聚攏“1+8”的前提。
他說,只有織就一張體系完整、四通八達、連接暢通的一體化城市交通運輸網,才能實現城市之間人才資源、思想文化、產業經濟、商品貿易、高新技術等有序流通,使城市與城市加速融合,從而激發出更強勁的新動能。
密集調研武漢城市圈之后,李光認為,武漢城市圈“鐵水公空”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步迅猛,交通一體化水平達到空前高度。
鐵路方面,一體化的鐵路交通網絡逐步完善,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呼之欲出;航運方面,港口碼頭加速整合,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中部地區樞紐港建設步伐加快,武漢城市圈已具備“干支相連、通江達海”的航運體系;公路方面,公路快速骨架網絡已經全面形成,城市之間的快速通道建設正加速推進;航空方面,鄂州花湖機場正加緊建設,未來將與武漢天河機場打造“雙樞紐”,通過優勢互補形成聯動疊加效應。
“從‘九省通衢’到‘九州通衢’,武漢城市圈是位于我國‘天元’位置的城市圈,是名副其實的全國性樞紐,這樣的優勢國內很多城市群、城市圈是不具備的。”李光說。武漢城市圈的高質量發展要放在全國層面來謀劃。依托樞紐地位做強圈內城市之間的交通同網“硬聯通”,放大交通區位優勢,把“1+8”打造成交通利益共同體,讓大家同題共答、同頻共振,才能有力推動企業之間、產業之間、區域之間有序協同,真正實現九城同心、發展共進。
“強核、壯圈、帶群,武漢要當好群主和龍頭,要做大做強、要主動擔責,把自身優勢轉化為助推城市圈協同發展的動力。”李光說,去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圍繞武漢城市圈做出一系列部署,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提出構建“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為全省各地,特別是為武漢城市圈激活了新的發展動能。“十四五”期間,武漢城市圈必將向著更加均衡、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方向闊步前行。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