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多虧了英俊,俺現在一個月工作20天,能掙1200多元,活輕松,還能照顧患病的大兒子。一年下來,至少能增收1萬多元……”12月6日,在平橋區長臺關鄉楊廟村一個蔬菜大棚內,52歲的村民程清榮向記者算了一筆賬。
程清榮口中的“英俊”,名叫劉英俊,是蔬菜基地的負責人。2015年,因家中老人、懷孕的妻子及孩子需要照顧,當時36歲的劉英俊抱著“出門在外千日好,不如在家一日親”的心態,毅然放棄在鄭州建筑工地的工作,返鄉創業。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劉英俊起初對于“干點什么”躊躇不決,時間一晃一年過去了。一次偶然的機會,劉英俊聽一位北京的朋友說種大棚蔬菜可以賺錢,于是在自家門前土地上搭起大棚,種了六七畝菜。
“家里條件也不是很好,一開始想著試驗下,沒想到效益還不錯。”劉英俊告訴記者,為了少走彎路,他循環澆水、施肥、植株、預防病蟲害、采摘蔬菜等“固定動作”的同時,在菜市場賣菜時總向有經驗的老菜農請教種菜技術。由于勤奮肯干、忠厚實在,種出的菜品也好,劉英俊很快在菜市場立住了腳,訂單不斷。
2020年,劉英俊投資了近50萬元,將蔬菜種植面積擴大至30余畝,種植有芹菜、茼蒿、小白菜、黃心菜等。“現在每畝地每年能掙2萬元左右,主要是把菜賣到各個蔬菜批發市場,豐富市民的‘菜籃子’。”劉英俊告訴記者,蔬菜基地一年四季都需要用工,種菜收菜活不重,他便找當地一些家里相對困難的村民來。
“每個月差不多有20天在這干活,除除草、收收菜,每天能掙60元-70元錢,像我這樣年紀的人,到哪能找這樣的活啊。”77歲村民殷花蘭告訴記者,“英俊人真的好,每次賣完菜,第一時間就給我們結算工錢,逢年過節還給我們送菜到家里。”
記者了解到,為了提升困難群眾自身發展能力,劉英俊下一步將擴大種植規模至100畝,并成立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生產經營模式,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有農戶或返鄉創業人員有意愿的,我們會全程提供技術支持,幫助他們發展成為新型職業農民,為振興楊廟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劉英俊信心滿滿地說。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