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她堪稱“奇女子”——身有殘疾、外表柔弱,卻帶著一群夢想家、實干家,在隆隆機聲的廠房里,鍛造出一根根重達12噸的軋輥,靠實力和口碑打下了市場,并向國內行業最高端的整重超30噸的軋輥制造發起沖鋒。
12月4日,黃石市陽新縣城北工業園區,湖北騰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寬敞的廠房內,陳明華站在中央。四周,各種型號的軋輥沉穩地排列,隱然彰顯這種產品的厚重。
她一襲黑衣,嬌小的體型與周邊巨型軋輥組合起來,強烈的視覺反差沖擊畫面感撲面而來。
陳明華和她的工廠。通訊員 供圖
陳明華,湖北騰升科技的掌舵者。在陽新這個濱江小縣城,她也是在華中地區發展重型軋輥夢想的領航員。
第三代“鐵匠”
她的家庭從爺爺輩起,就是打鐵匠。
“鐮刀、鋤頭、火鉗、菜刀,只要用得上的,我爺爺都會打,我爸爸也繼承了手藝。”她還記得,孩提時,自家作坊式的鐵匠鋪,常年有七八個學徒做工,刮風下雨,叮叮當當打鐵之聲,聲聲不絕。
1967年,時年2歲的陳明華被一場突如其來的高燒襲擊,患上了小兒麻痹癥,從此留下腿部殘疾的后遺癥。
幾十年來,腿部殘疾伴隨著她,給她帶來了巨大的磨難,也賦予她異于常人的堅韌和勇氣。“這些年,大大小小的矯正手術,我做了10幾次,這不,我剛從北京接受了一次手術回來。”
電影《阿甘正傳》的主角阿甘,一位腿部殘疾、智商平平的男孩,用一生時間在奔跑,最終甩掉了拐杖,實現了人生自我價值。
陳明華覺得,自己就是翻版的,活生生的阿甘。
1980年,爺爺傳下來的鐵匠鋪,在她父親的手上悄然發生變化,被改制為類似于“公社”形式的集體企業,名為“二輕機械廠”,父親當廠長全盤運營,廠里職工發展到幾十人。
當時正值計劃經濟時代,廠里分配了一個會計名額。
“爸爸費勁巴力好不容易爭取到這個名額,說讓我學會計,那時候我姐還跟我爭搶這個名額呢!爸爸說,這個名額誰都不許跟我搶,也是照顧我的意思。”
就這樣,陳明華初中剛畢業,就進廠當了一名實習會計,被送到福州市財政局學習專業會計知識。
最開始是做統計,后來考上了會計證,走上了會計崗位。
“二輕機械廠”生產的產品很多,織布機、電機殼、農用車配件、萬向軸……她耳濡目染,愛上了這個外人看起來粗獷的行業。
“我現在是家里第三代鐵匠。”陳明華笑著說,當鐵匠,她是認真的。
無限的奮斗
不光是當鐵匠認真,陳明華干什么事都認真。
13歲,豆蔻年華,正是女生愛美的青蔥歲月。腿部殘疾的陳明華,卻只能把自己最好的年齡獻給了無限的奮斗中。
“那個時候,我還沒想到什么奮斗、理想這一類目標,只是想著,既然生活的際遇讓我身體不同于正常人,那么我就更不能自輕,一定要拼命做事,賺很多很多錢。”
1980年那會兒,她拼命工作,月收入18元,算是高工資了。
一下班,她又找兼職,到毛衣廠車毛衣。她心靈手巧,別人車一件毛衣要30分鐘,陳明華10多分鐘就做好了。
做毛衣這件“私活”,她每個月能存下300多元錢,這是80年代初的300元錢啊!
熟悉會計業務后,她又給其他工廠代理會計業務,最多時接了6家工廠的會計活。
“我從來不覺得累,真的,晚上干活到12點鐘,早上很早起來上班。”做會計、繡花、織毛衣,什么賺錢做什么,踏實肯干的陳明華很快攢了一筆錢。
金峰鎮因為濱海,海上貿易歷來發達。
1980年4、5月份,臺貨、港貨從海上大量涌進,充斥市場,主要有手表、折合傘、收錄機、錄音帶、電視機、太陽鏡、布料、尼龍衫褲等。
在這樣的背景下,金峰鎮的民間企業處在野蠻生長狀態。
1985年12月,著名經濟學家費孝通視察金峰鎮,他看到鄉鎮企業如雨后春筍拔地而起,像草根一樣繁衍不息,生機勃勃,撰文《浪子回頭金不換》介紹金峰鄉鎮企業,并形象地稱之為“草根工業”。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陳明華游刃有余,不斷積累財富。手上資本更多了,陳明華開始買地皮開發小商品房。
到上世紀90年代初,她略一盤算,手里可供使用的流動資金足有80萬元之多。
在當年,堪稱巨富。
腳踩實地望星空
1984年,出于對當時環境的考慮,陳明華也決定投身商海,發展實業。
她操辦了一家機械廠,名為“長樂軋輥廠”,這就是湖北騰升科技公司的前身。
風風火火干了幾十年,她的工廠壯大了,發展卻陷入了瓶頸:
在福建搞軋輥廠,無論是進材料還是出貨,物流成本很大,還浪費了時間,她把目光瞄向了華中地區。
2013年3月8日,陳明華踏上了陽新縣這片土地,4月16日,她辦下來營業執照,5月初開始動土建廠房,10月份設備開始進廠。
2014年1月19日,全新的軋輥廠投產了。
這個廠,耗費了她極大心血,這些特殊的節點,陳明華一字不差全部印在腦海中。
投產前兩年,因為籍籍無名,騰升科技幾乎沒有市場銷路,當年的投資急速縮水,“資產縮水到了65%,股東們急得跳著腳找銷路。”
第三年,陳明華開始在網上推廣企業。“才花了幾千元投資,沒想到周邊的大冶特鋼、鄂鋼等企業紛紛找上門來對比產品,一下子打開了銷路,公司走上正軌。”
軋輥,是一個高科技產品。“剛開始做軋輥,因為技術和材料都不過關,產品質量的確不行,有時候還沒拿起來,就破成兩瓣了。”
國家缺少鋼鐵,就挺不起民族脊梁;中國人沒有自制軋輥,鋼鐵工業發展就要受制于人。
“做人做事,沒有夢想,跟咸魚有什么分別?”陳明華不服輸。
她說,做實業就要努力做強做大,但前提是一定要做出行業內的拳頭產品,個別產品還要努力做成“單打冠軍”。
幾十年來,陳明華不斷追加技術投資,全力培養實戰專家人才,由她出品的軋輥,品質越來越高,口碑越叫越響,訂單絡繹不絕。2021年產值已經過億元,按照發展勢頭,2022年產值將突破1.5億元。
陳明華正在辦公。通訊員 供圖
如今,騰升科技不僅具備生產10余噸的軋輥的實力,還擁有生產超過30噸大型軋輥的人才團隊。
資金,成了擺在她面前的“攔路虎”。
“我正籌謀上市,第一步是進入新三板,相信陽新造的20噸軋輥很快面世。”陳明華展望,未來幾年,她還要把企業帶進北交所進行第二輪融資,沖擊30噸大型軋輥制造。
“30噸,是一個分水嶺,代表著軋輥行業頂尖制造水平。”她盼望,陽新制造的頂級軋輥會早日出現。
了解到陳明華的奮斗事跡后,陽新縣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劉富華深受感動。
“幸福生活是擼起袖子干出來的,是腳踏實地一步步走出來的。”
他說,陳明華的艱苦奮斗的精神,以及心理的強大程度,超越了絕大多數人,是身殘志堅的典型代表,為陽新縣的殘障人士樹立了一個奮斗的標桿。
同時,陳明華作為一名優秀的實業家,不僅為陽新的發展貢獻了力量,更是深耕于中國的軋輥行業,以她為核心的創業人才團隊,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