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在常州,很多人都到盛興面館吃過面。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這家面館在開業至今的34年里,經歷過哪些故事。
戚春梅三姐弟在面館內分工明確,傳承著父母的手藝。
廚藝傳家,
要從民國時期算起
我們這個面館最早不是叫這個名字! 今年61歲的戚春梅是常州盛興面館的負責人之一,另兩位負責人是妹妹戚雅琴和弟弟戚建東。在常州,盛興面館開了34年,已成為常州老百姓心中的老品牌。
戚春梅介紹,常州盛興面館的前身是盛興點心店,是由其父母創辦。最開始的位置在現局前街新都大廈底層東頭的位置上,當時是臨街面的平房,面積不大,主要經營面、餛飩、鹵菜。
戚春梅的父親戚榮大,干了一輩子餐飲。
戚春梅的父親戚榮大和母親陳毛大均出身于從事餐飲業的家庭,祖父母在民國時期就在常州老政府門前的縣直街上,開辦了名叫 戚盛興 的小飯店。而她的外公外婆家則是在局前街盛興點心店的原址上開了家早餐店,專營油條、麻糕、松糕、麻團等大眾早點。
戚春梅回憶,其父在十幾歲時就被祖父母送出去拜師學廚師手藝了。 他與李川良的師傅周錫元是師兄弟,周錫元是原常州綠楊飯店的主任。我父親心靈手巧,學藝刻苦,很早就能在紅案上獨擋一面。
紅案師傅開點心店,專做面和餛飩
戚春梅的父親戚榮大學藝滿師后曾先后在紅梅飯店、爵樂飯店等餐飲店當紅案師傅。常州解放后,戚榮大思想上要求進步,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項活動,因而受到上級領導們的關注,被安排脫產出來做社會工作。
后來,我祖母勸他說,你是學手藝的人,還是干自己的廚師本行比較好。于是,父親又回到自家的飯店里。 公私合營后,戚榮大到火車站附近的迎賓飯店當廚師。不久,由于公私合營后的餐飲網點太少,飯店用餐都要排隊,為解決這個問題,政府又鼓勵私人開辦小飯店。這樣的形勢下,戚榮大從公私合營飯店回家再次開店。
那個時候 個體戶 叫 一統戶 ,管理 一統戶 的組織叫 攤聯會 。戚春梅聽父親講,那時候的 一統戶 性質的小飯館,不能雇用員工,于是,能干的祖母負責為父親打下手兼做服務員。
后來戚榮大成家后,又將生意重新調整 1961年在局前街外婆家早餐店的原址開設了點心店,專做面和餛飩。
姐弟三人,
四五十年前就在一起學包小餛飩了
直到現在,戚春梅仍經常想起夏天時,父親身著白色紡綢香港衫、褲縫筆挺的藏青派力司褲、白襪黑皮鞋,腰上扎一條雪白的圍裙,在灶臺前撈面、撈餛飩。 那種瀟灑的身影永遠銘刻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中。
靠著父親的勤勞智慧,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戚春梅家就在中山路蓋了新房,還買了自行車、無線電收音機等時尚用品。后來, 攤聯會 通知戚榮大取消面條菜肴的計劃供應,她家就只做小餛飩了。
戚春梅在店里忙活
那個時候,父親讓我和妹妹、弟弟學包小餛飩,我們最開心的事情就是生意結束時能吃碗自己包的小餛飩。 戚春梅說,住在附近的居民,幾乎每家都吃過她家的小餛飩。多少年以后,老鄰居們碰到了,還總是提起那碗皮薄餡多湯鮮美的小餛飩。
認臉報單從不出錯的絕活,
是從母親開始傳下來的
戚春梅說,1973年受政策影響,餛飩店歇業了。為了家人的生活,父母兩人選擇去打工,到常州鋼鐵鑄造廠食堂當廚師。
當時,廠里明確表示,父母親的身份是 開票工 ,也就是說工資關系不能放在廠里勞資科,而是由街道辦事處開具勞務票向廠家結算工資。我們父母的工資收入必須到街道辦事處領取,就如同現在的勞務輸出一樣。 戚春梅回憶,父母還先后到過常州第二無線電廠、常州東風修建站等單位食堂,去掌廚做 開票工 。
1979年,有人介紹戚榮大前往聽松樓飯店應聘做小籠包的點心師,一去就被錄用了。這期間,他和同事做的加蟹小籠包曾創下一天銷售2000多籠的紀錄。戚春梅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街道讓父親去青山橋附近的街面上,創辦一家青山菜飯店。后來,他在這里提前退休。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戚春梅和弟弟妹妹先后參加工作。戚春梅去了當時的常州工藝美術公司,妹妹去了常州市針織總廠,弟弟則去了常州染料廠。
這時候,父母都五十多歲了。父親雖有微薄的退休金,但母親卻無勞保,就想著增加收入。當時,國家鼓勵個體經濟,于是親朋好友都來勸我父親重操舊業開個面館。 戚春梅回憶,1987年,父親在局前街開辦 盛興點心店 ,經營范圍包括面、餛飩、鹵菜。
父親在灶臺上負責撈面、撈餛飩,母親在柜臺賣單。慢慢地,母親也練就了一手絕活:賣單、記人臉、報桌號、報面菜品種,從無差錯。我們姐妹經常到店里幫忙,慢慢地把母親的這一手絕活也繼承了下來。
戚春梅說,她家面館的面繼承了父親那時候的口味。
寄望下一代接棒,把老味道傳承下去
戚春梅說,盛興點心店開張后,生意很興隆,和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市區人口增加、市民收入及消費水平提高都有關。
1997年,老店面因為城市改造拆遷。1998年,戚春梅母親患中風偏癱,店里人手吃緊,妹妹、弟弟就從原來的企業回到店里幫忙了。到2003年,由于母親的去世,盛興點心店更換戚春梅弟弟為法人代表,店名也改成了 戚盛興點心店 。 但是大家習慣叫我們 盛興面館 了,所 盛興面館 這個名字也就慢慢叫開了,叫響了。 。
從2001年起,戚榮大因年邁而退居二線,2003年因病去世。這一時期,戚春梅也因下崗和弟弟妹妹一起接管了店務。三人分工明確:大姐負責賬臺并兼總協調,妹妹負責灶臺事務,弟弟負責后廚的訂菜、做菜。雖然面店從局前街的老地址遷至現在的縣學街弄堂里,但客人非但沒少,還在持續增加。由于面館的菜品都是開店多年積淀下來的品種和口味,許多客人都遠道而來。
沒想到,我們姐弟三人一做就是20年。未來,我們下一代也會加入我們這個團隊,把常州老味道繼續傳承下去。 戚春梅說。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