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上午,在沛縣龍東煤礦采煤沉陷區5847畝水面上,487968塊單晶硅光伏組件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源源不斷地把太陽能轉化為清潔電能輸送到電網……中煤集團
上海能源
公司工作人員報告:“電度表已顯示發電量!”人們用熱烈的掌聲慶祝這個“漁光互補”光伏示范項目并網發電成功!
并網發電的是中煤集團
上海能源
公司新能源基地一期,項目于11月2日開工建設。近兩個月的時間內,487968塊單晶硅光伏組件被細致地鋪排在水面上。
水下養魚,水上發電,項目建設方中煤集團負責人介紹,今后25年里,這個面積5847畝、裝機容量263MW的光伏電廠,年均可提供清潔電能近3億KWH,每年節約標準煤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7萬噸。“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沛縣已成現實。
在沛縣,像龍東煤礦這樣的采煤沉陷區有很多。豐富的煤炭資源,曾為沛縣的經濟發展帶來紅利。隨著資源的枯竭,關停一個個礦井,留下一塊塊“傷疤”。同時,因為坑口電廠電價低,吸引一批高耗能企業集聚沛縣。一個時期以來,采煤沉陷區、高耗能企業成了沛縣沉重的生態“包袱”。如何把生態“包袱”變成生態“福利”?如何搶抓“雙碳”發展機遇,實現從傳統能源重鎮向新能源基地轉型?沛縣一直在探索。
也是在昨天,總投資20億元、裝機容量500MW的華潤電力沛縣智慧能源光伏基地項目開工。這個基地位于沛縣龍固鎮原龍固煤礦采煤沉陷區,面積約10534畝,是“農光互補”“漁光互補”復合型光伏發電項目。建成后年均預計可提供清潔電能6.3億KWH,每年節約標準煤19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9萬噸。
據統計,2020年,沛縣全年的工業用電總量為40億KWH,而這兩個光伏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9.3億KWH,幾乎占全縣全年工業用電總量的四分之一。
記者手記
從火電、耗電大縣到綠電大縣
◎李夢虎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黨中央的重大戰略決策,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沛縣作為產煤重鎮,受過煤炭的“惠”。如今,那些曾經的輝煌成為現實的包袱。
沛縣縣委、縣政府充分認識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深刻內涵和重大意義,增強政治自覺和歷史責任,切實把節能降碳、綠色發展的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走出了一條體現沛縣特色、擔當、速度的能源轉型新路子。
正如沛縣縣委書記吳昊所說,沛縣這兩個光伏發電項目,是沛縣攜手大型央企積極踐行“雙碳”戰略的具體體現,也是沛縣優化能源結構的重大成果,必將為沛縣綠色轉型注入強勁的發展動能,沛縣也正在悄悄進行“從火電大縣、耗電大縣,到綠電大縣”的華麗蝶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