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其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常能引起局部流行或大流行。其表現多為發熱、寒戰、頭痛、咽痛、鼻塞、流涕等,體溫可達39℃,多伴全身肌肉關節酸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癥狀,部分則以嘔吐、腹痛、腹瀉為特點。
中醫將流感歸于 時行感冒 的范疇,不同于普通感冒,流感是由外感非時之邪引起的一種外感病。素樸中
醫院院長劉文貴強調,流感由外感六淫邪氣所致,肺主氣,外合皮毛,外邪上受,首先犯肺,肺氣失司,出現一系列發熱、惡寒等衛表癥狀,而風邪易侵入人體,又常兼夾寒、熱邪,臨床上以風寒、風熱2種證候最為多見。
冬季是流感的高發期,其傳染性強且普遍易感,因此避免接觸流感疫邪為預防流感的關鍵。素樸中
醫院總結了以下幾點中醫藥防治流感的妙招:
內服藥飲
中藥湯劑內服是中醫預防流感的最常用的方法。重視辨證論治,講究方藥配伍,將藥物的協同療效放大,達到預防流感目的。如:金銀花15g,桑葉10g,蘆根10g,薏苡仁15g,白芷15g,甘草3g。以3天左右為一個周期,不宜長期服用。
佩戴中藥香囊
中藥香囊以芳香性藥物為主,通過口鼻黏膜、肌膚毛竅、經絡穴位經氣血經脈循行而遍布全身。預防流感的香囊多以芳香辟穢、祛邪解毒藥物為主。
組方:薄荷、菊花、荊芥、紫蘇、蒼術、桂皮、茴香、辛夷、細辛。
制作:將飲片粉碎成顆粒之后裝入袋中,每袋10g。
適用地域:北方地區。
用法:懸掛胸前、臥室或車內,每10天更換一次。
中藥足浴
將艾葉、菖蒲、藿香各 30 g,蒼術、蘇葉各 20 g,獨活、羌活、生姜、川牛膝各 15 g 加清水 2 ~ 3 L 浸泡30 min,然后煎煮 30 min,趁熱將雙足置于盆面上,用棉布罩覆蓋好雙足,以藥水熱氣熏蒸雙足,以汗出少許為宜。待水溫稍降后,將雙足浸入藥水中浴足,每日早晚各熏洗 1 次,每次 10 ~ 15 min。
灸大椎
椎穴是督脈與諸陽經之會,主一身之陽氣,有扶助正氣、疏風散寒、解表退熱的作用。取艾條一根,將點燃的一端置于患者后脖子大椎穴上3~5厘米處,旋轉灸之,每次10分鐘,對流感的預防和治療均有良效。
除此之外,素樸中
醫院溫馨提醒良好的生活習慣也可以有效預防流感。及時增減衣物以適寒溫,食飲有節適時適量少進刺激之品,其次保持心態平衡和良好的作息規律,注意個人衛生勤,不去人員密集之處等。中醫藥療法講究整體觀,在 治未病 思想指導下,通過中藥內服、中醫外治等多種方法, 輔助正氣、調和陰陽, 提高機體抵抗力, 使機體處于正氣旺盛、陰陽平衡的狀態, 從根本上進行流感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