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2月9日12時10分,長江宜昌段葛洲壩一號船閘下游江面,兩個浮浮沉沉的塑料瓶,引出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救援——
64歲的江豚攝影師楊河在岸邊蹲守拍攝時發現,一只江豚拖著塑料瓶,反常地來回游動,似乎在努力掙脫。
多年跟拍的經驗,讓他心頭一緊:出事了!
他焦急地拉近鏡頭,發現江豚尾部被繩索纏繞,無法脫困,掙扎在溺亡邊緣。
楊河當即撥通宜昌市漁政監察支隊電話。一場歷時20分鐘的生死營救,由此展開。
停航,為江豚讓出“生命通道”
“莫隊長!趕快趕快,葛洲壩一號船閘下面有只江豚被繩子纏住了,很危險!你趕快開船過來救援!”
12時33分,宜昌市漁政監察支隊副支隊長莫宏源剛在躉船上吃完午飯,就接到楊河的求救電話。他徑直沖上甲板召集救援隊員:“快!去拿毛毯、工具和藥品,跟我救江豚!”
12時37分,一行4人跳上沖鋒舟,將馬達拉到極限,朝著一號船閘疾馳而去。
江風刺骨,莫宏源心急如焚。
江豚在水中活動全靠尾巴驅動,一旦尾巴被繩索纏住,就無法自如浮出水面呼吸。正常情況下,江豚每分鐘需要換氣兩到三次,長時間憋氣會導致溺亡。
三峽通航管理局官網顯示,當天,葛洲壩船閘計劃過壩船舶近百艘。船進閘,萬一螺旋槳絞到繩索,把江豚卷到船下怎么辦?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江豚越是掙扎,繩子就勒得越緊。楊河發現,江豚浮出水面的間隔越來越長,它已精疲力竭,奄奄一息。
12時44分,莫宏源在沖鋒舟上緊急撥通三峽通航管理局三峽海事局廟嘴大隊負責人手機,請求協調船舶減速,以免傷及江豚。
三峽通航指揮中心立即通過高頻無線電話,向待閘船舶發出緊急指令:“前方水域正在施救江豚,請臨時減速停泊避讓,等待通知。”
12時47分,所有待閘船舶沒有片刻猶豫,全部穩舵停航。
“就算船翻了,也要把繩子剪開!”
12時50分,莫宏源帶著救援隊抵達。20分鐘的沖鋒舟航程,只用了13分鐘。
減速,靠近,熄火。大家迅速分工:隊員譚勇強穩住沖鋒舟,鄭新、周金石抱住江豚,莫宏源負責剪繩。
莫宏源第一次徒手抓繩,快艇一晃,沒有抓住。后改用長鉤,掛住繩索,慢慢將江豚往船邊拉。用力拽了幾次繩子后,他倒吸一口涼氣:繩子的一頭是塑料瓶,另一頭被江底的重物死死壓住,江豚的尾巴被繩子纏了三圈,根本無法逃生。
莫宏源想把江豚抱上沖鋒舟,檢查是否有傷口。受驚的江豚不斷掙扎,四名隊員不得不全部俯在沖鋒舟一側,眼看小舟就要灌水。
“隊長,船要翻了!”一名隊員大喊。
“就算船翻了,也要把繩子剪開!”莫宏源頭也不抬。
莫宏源嘗試剪斷繩索,但江豚一個甩尾,鋒利的剪刀從他手心劃過。
完全沒有察覺到疼痛的莫宏源再次剪繩。幾個回合之后,12時52分,繩終于被剪斷。
江豚,自由了!
這時,莫宏源突然發現江豚身上有血。他心里一驚:江豚受傷了?
隊員們反復查看,確認江豚并沒有受傷,才松了一口氣。
這時,鄭新發現,紅色的鮮血來自莫宏源的手心。
12時53分,江豚平安放歸長江。
12時59分,待閘船舶獲準恢復通行,人們都松了一口氣。停航12分鐘后,“黃金水道”恢復了繁忙。
“不是我們救它,是江豚在救我們”
楊河從2019年起跟拍江豚。每天凌晨5時30分,他都會帶上壓縮餅干、方便面來到葛洲壩船閘旁的觀測點,一待就是半天,風雨無阻。
這里是江豚的家。
“大約有七八只江豚常年在這一帶水域活動,分為兩群,一群5只,另一群3只。”他欣喜地點開手機里一張珍貴的照片:“就在去年10月,我發現,又添了一只江豚寶寶。”
莫宏源介紹,由于長江宜昌段水質清澈,加上葛洲壩下獨特的回水區,江豚非常喜歡。2015年以前,長江宜昌段江豚數量僅為2至3只,2017年已增至17只。
“這是最靠近人口集聚區的野生江豚種群。在繁華的城市,老百姓還能經常看到江豚出沒,是很不容易的事。”他說。
江豚重返大江后,楊河站在岸邊,給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丁發了一條微信:“江豚,救下了。”
王丁研究了一輩子白鱀豚和江豚。2006年,白鱀豚功能性滅絕,成為了他心中永遠的傷痛。
“那是一個極大的遺憾,不能再重蹈覆轍。”王丁說,白鱀豚功能性滅絕后,江豚是長江唯一的水生哺乳動物,也是長江生態的晴雨表。它們的生存狀態,反映了整個長江水生生物的多樣性。
2021年,經國務院批準,長江江豚升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江水靜流,可愛的江豚不時一躍而起,仿佛跟人們打招呼。“不是我們救了它,是江豚在救我們。”楊河輕聲說。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