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工會績效考評一等獎、全市綜合績效考評一等等次、自治區衛生先進單位、全市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2021年,市總工會結合自身實際,發揮工會作用,傾情服務職工,奮力助推發展,打造了一批工會特色工作小高地。
去年,市總工會扎實開展“我為職工辦實事”實踐活動,強化職工思想政治引領,投入800多萬元資金,為基層職工辦成29件實事;舉辦職工健步走、黨史工運史線上知識競答、工間操、快閃拍攝、紅色經典全民閱讀等形式多樣的職工文化體育活動100余場,充分激發了干部職工愛黨愛國熱情和建功立業激情。
市總工會大力弘揚勞模精神,不斷提高維權幫扶能力,全面提升職工素質,全力推動各項工作提質增效。2021年,全市3個集體和個人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獎狀和工人先鋒號稱號,12個集體和個人榮獲
廣西“五一勞動獎章”、獎狀和工人先鋒號稱號,4家工作室被命名為市級“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這些榮譽極大地激勵了更多企業職工向身邊的勞模工匠學習,爭當標兵能手。市總工會還組織和動員全市各企事業單位廣泛深入持久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深入推進千里邊海防線基層工會組織建設,廣泛開展“兩新”組織建會和“八大群體”建會專項行動,全面深化全市工會“先鋒先行 黨工共建”活動;持續擦亮“一小時法律服務圈”品牌,建成并投入運營法律服務站點21個;繼續唱好工會幫扶“四季歌”,進一步推進“三送工程”,籌集發放資金534萬元,走訪慰問困難企業24家、困難職工家庭2692戶,幫扶服務職工10579人。
同時,市總工會立足我市“海邊山”特色,將民族團結工作同工會工作同步謀劃同步部署。聯合全市11家大中型企業,在防城區十萬山瑤族鄉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工建示范點建設,就陣地建設、組織建設、
鄉村振興等方面開展結對共建,大大豐富了瑤鄉職工、廣大華僑和瑤鄉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向少數民族職工和群眾送政策、送法制、送技能、送文化,到十萬山瑤族鄉及該鄉木排村開展民族團結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舉辦中式面點師、制作“螺螄粉”等技能培訓班,提高了少數民族群眾就業技能和創業能力,助力少數民族地區的
鄉村振興。
此外,市總工會還積極開展“消費助農·振興
鄉村”活動,去年向全市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工會發出倡議書1200多份,舉辦農特產品展銷活動10余場,組織各級工會會員到
鄉村振興掛鉤點購買當地農特產品,帶動了更多的社會力量助力
鄉村振興。據統計,去年全市共有676家工會組織、19690名工會會員參與“消費助農·振興
鄉村”活動,直接購買農產品金額98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