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根據規劃,湖北東湖科學城激光產業集群將推動創新鏈、產業鏈和價值鏈“三鏈融合”,實施五大重點工程,包括產業空間優化、產業規模倍增、創新能力躍升、核心產品攻關和服務能力強化,實現激光關鍵核心技術和高端產品的重大突破,實現激光市場占有率和龍頭企業競爭力大幅提升,增強激光產業在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時代的國內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為湖北東湖科學城和光谷科創大走廊全域高速高質量發展提供產業動力。
規劃提出,到2025年,湖北東湖科學城規模以上激光企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帶動激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總收入超過5000億元。到2035年,規模以上激光企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帶動激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總收入超過1萬億元,打造萬億級激光產業集群。
光谷是中國激光產業發源地,已形成完整的激光產業鏈,是中國最大激光設備制造基地之一,在激光器、工業激光加工設備、醫療激光設備等領域形成核心競爭力,國內首臺萬瓦連續光纖激光器、國內首臺光纖飛秒激光器等一系列激光“第一”,都在光谷誕生。目前,光谷已聚集激光企業200多家,密度全國領先。
3月20日,春分時節。武漢東湖高新區未來二路,湖北東湖科學城·光谷國際綠色激光產業基地啟動儀式現場,熱氣騰騰。
現場簽約、開工,發布《湖北東湖科學城激光產業集群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湖北東湖科學城激光產業集群發展的若干政策》……
一系列重磅舉措,都劍指一個目標——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激光產業創新集群。
“一核多點”產業空間布局
活動現場,帝爾激光光伏激光設備研發生產基地、華工科技信息激光產業園等一批項目集中簽約,落戶光谷國際綠色激光產業基地,簽約額約200億元。
銳科激光技術與產業創新研究基地、奔騰激光武漢研發制造基地等項目集中開工,開工總面積約40萬平方米。
“光谷國際綠色激光產業基地,是湖北東湖科學城激光產業集群的核心。”武漢未來科技城建設管理辦公室產業招商處副處長吳家偉介紹,該產業基地位于未來一路以東、未來三路以西、科技一路以南、科技三路以北,規劃面積約3600畝,分為創新平臺區、企業集聚區和配套服務區。
創新平臺區沿高新大道創新主軸,謀劃布局以激光技術創新中心和激光湖北實驗室為核心,集光量子技術與應用總部、大型科研創新機構與高精尖企業研發總部于一體的研究機構和平臺。
企業集聚區沿未來二路,打造以龍頭上市公司為支撐的激光器和高端激光設備的生產制造基地,建設上市公司總部基地,并圍繞激光上下游核心環節開展技術成果轉化,培育一批中小微創新企業。
一核引領,多點支撐。
在華中科技大學,推動激光前沿技術與應用上的產學研合作;
在光谷科學島,加快推動武漢先進光源研究中心的建設;
在智能制造產業園,重點發展激光微納加工和檢驗檢測;
在光谷生物城醫療器械園和生物創新園,重點開展激光醫療裝備和激光診斷技術研發;
在光電子信息產業園,推動激光在新興產業的研發,在激光雷達、激光顯示、激光投影等領域培育孵化一批中小微企業。
這五大支撐點,將與光谷國際綠色激光產業基地,聯動協同、“百花齊放”。
依托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湖北東湖科學城發揮在激光產業引領帶動作用,通過周邊城市承接激光創新資源與成果外溢,實現部分生產制造和產業轉移,整合周邊城市資源,推動激光技術在更多場景的應用,實現激光產業價值鏈的提升。
培育萬億級激光產業集群
3月9日,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公司公布2021年業績快報,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34.1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47.18%。
據了解,去年第四季度,銳科激光光纖激光器首次占據國內市場份額第一。“預計在2022年,將坐穩光纖激光器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的寶座。”銳科激光副董事長閆大鵬表示。
《規劃》提出,支持銳科激光、華工科技和帝爾激光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鼓勵激光上市企業通過聯合重組、合資合作等方式進行產業并購,支持企業向“激光+X(消費電子、動力電池、顯示面板、生物醫療等)”延伸,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充分整合海外高端人才和先進技術。
“我們還將引進一批優質激光項目。”吳家偉說,湖北東湖科學城將圍繞產業鏈缺失補強環節如光學部件生產廠商抓項目,圍繞激光產業國際化高端人才抓項目,圍繞高校和科研院所創新成果抓項目,重點引進激光芯片和元器件、控制系統領域的龍頭企業。
《規劃》提出,到2025年,湖北東湖科學城規模以上激光企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帶動激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總收入超過5000億元。其中,產值過100億元企業2家、過50億元企業3家以上,規模以上企業100家。
到2035年,規模以上激光企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帶動激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總收入超過1萬億元,打造萬億級激光產業集群。
攻堅國際激光技術創新高地
“光谷,是中國激光產業的發源地。”光谷激光行業協會名譽會長、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朱曉回憶,早在1971年,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前身)老校長朱九思到國家教委開會,聽說“激光”這個新名詞,決定成立“激光教研組”,并確定研究方向——面向工業應用的激光器研發。這,便是武漢激光產業的由來。
歷經51年發展,光谷成為中國最大的激光設備制造基地之一,創下了多個“第一”——國內首臺萬瓦連續光纖激光器,國內首臺光纖飛秒激光器,國內首次突破1.5微米光纖放大器技術,國內第一部光纖激光器行業標準,國內首個激光產品類國際標準……
然而,有專家也坦言,光谷整體缺乏國際知名的激光龍頭企業,關鍵核心激光光源和光束時空調制器件、萬瓦以上激光切割頭焊接頭以及大能量超快紫外激光器等部分關鍵材料和設備,依賴進口。
為此,《規劃》提出,實施創新能力躍升工程,打造國際激光技術創新高地——
攻克泵浦源、諧振腔和增益介質等一批激光器芯片材料和元器件關鍵核心技術;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突破激光在航天航空、海洋船舶等領域的復雜構件制造、增材制造等一批高端工藝;
研制飛秒、皮秒等超快激光器、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和50萬瓦級及以上的光纖激光器;
建設激光技術創新中心,搭建激光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平臺等創新載體,發明專利擁有量年均增速達到15%以上。
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委會委員童吉山表示,如今激光產業正迎來新的變革,向激光清洗、增材制造、激光雷達和激光顯示等領域滲透。
2021年,被認為激光雷達元年。長江證券預計,到2025年、2030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達到50億美元和110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達到20億美元和50億美元。
《規劃》提出,將大力開發激光新興產業應用產品,加大對激光雷達、激光顯示等新興領域的投入,搶占激光領域新的制高點。
湖北東湖科學城激光產業集群發展規劃
“因光而興、聚光成谷”
東湖高新區是中國激光產業的發源地
已形成完整的激光產業鏈
成為中國最大的激光設備制造基地之一
激光企業已達200多家,激光企業密度全國領先
擁有華工科技、銳科激光、帝爾激光、華中數控等激光相關上市公司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中科院武漢分院、武漢郵科院等科研院所
獲國家發改委批復建設國家光電器件及激光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項目
獲國家科技部批復建設湖北·國家綠色光電國際創新園
實施“135” 產業發展戰略
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激光產業創新集群為總目標
推動創新鏈、產業鏈和價值鏈“三鏈融合”
實施產業空間優化、產業規模倍增、創新能力躍升、核心產品攻關、服務能力強化五大重點工程
發展目標
到2025年:規模以上激光企業產值達到1000億元,帶動激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總收入超過5000億元
到2035年:規模以上激光企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帶動激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總收入超過1萬億元,打造萬億級激光產業集群
產業空間優化工程
構造“一核多點”激光產業空間布局:
一核:在湖北東湖科學城未來一路以東、未來三路以西、科技一路以南、科技三路以北規劃約3600畝的光谷國際綠色激光產業基地。
多點:在華中科技大學與光谷科學島等開展激光原始創新,在光電子產業園開展創新孵化,在生物城和智能制造園開展激光特色產業集群建設,形成五大支撐點
產業規模倍增工程
支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培育雁形上市梯隊,引進優質激光項目,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創新能力躍升工程
建設激光技術創新中心和湖北實驗室,攻克一批共性關鍵技術,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制定一批激光產業標準
核心產品攻關工程
大力研發激光核心零部件
大力開發新興產業應用產品
大力研發激光配套產品
服務能力強化工程
健全激光產業園功能配置,探索“產業園區+創新孵化器+產業基金+產業聯盟”一體化推進
提升激光產業園公共服務能力,圍繞產品認證、檢驗檢測、成果轉化推廣、知識產權等方面服務,引進相關服務機構
深入開展國際交流合作,鼓勵企業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資金,搶抓“一帶一路”戰略契機,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