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不比男孩差,少生快富數咱家”、“你亂堆,我亂放,村容村貌受影響。大家都把衛生講,樹立農村好形象”……時下,走在白馬寺鎮棗園、白王等村,一路走過一路風景,一面面
文化墻格外搶眼,形成了一道道靚麗的風景。一條條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標語,一幅幅形象逼真、趣味無窮的宣傳畫,處處“繪”出新農村文明新風尚,讓人感到耳目一新。
那些畫在家門前的“田園風光”幅幅優美、圖文并茂,色彩鮮艷,內容豐富多彩,人們在經過文化墻時都會情不自禁放慢腳步,品味欣賞一下展出的作品,不時的傳出“畫的真好、真漂亮”的贊嘆聲。文化墻用雅俗共賞的藝術去滋潤人們的心靈,其潛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小覷,不少村民們說,每天下地、出門前看看文化墻,隨時可以給自己提個醒,順口溜式的樸實語言,看得明白、記得牢、用得上,受益匪淺。
今年來,白馬寺鎮抓住新
農村建設的有利時機,找“畫師”、請“秀才”,利用村中寬敞的墻面,將傳統美德、新農村建設、婚育新風等內容圖文并茂地搬上文化墻, 提升農村文化品位,展示村莊文化底蘊,成為一道亮麗的文化風景線和一塊閃亮的文化招牌。濃重的文化氣息和時代感,使文化墻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窗口”, 引導村民學科學、樹新風、除陋習,不僅為新農村建設環境美化增添色彩,也成為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提高村民素質的“不走的課堂”。
目前,白馬寺鎮共投入資金9萬余元,在棗園、白王5個新農村建成各類
文化墻80多塊,成為構建和諧新農村的新陣地。這些會“說話”的墻, 趕走了“
小廣告”, 根治了“牛皮癬”,成了人們學法的“活課本”,不僅成為鄉村一景,還成為農民群眾的政策明白墻、科技指導墻、文化娛樂墻、傳統美德教育墻,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群眾的言行,農民無不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