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為應對疫情沖擊,央行果斷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力度,采取了一系列的針對性措施。盡管美國在今年實施加息,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我國的貨幣政策堅持 以我為主 ,維持了較低的利率環境,這對于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在資管行業出現重大變革疊加復雜的宏觀環境的背景下,華發集團旗下企業華金證券緊扣行業發展脈搏,積極探索資管業務發展破局新路徑。
(一)財富管理行業難題
2022年銀行理財面臨的普遍問題是:大部分中低風險偏好客戶希望通過理財投資獲取穩定的收益,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但今年突發事件不斷,資本市場波動加劇,部分銀行理財產品甚至出現了明顯虧損的情況。據統計,2022年以來,19.4%的理財產品收益率為負,9.6%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低于-1%,2.6%的理財產品收益率低于-3%,這意味著即使是風險偏好較低的傳統理財投資者也要承受虧損。此外,資管新規的實施對于各類產品中債券估值方法的新要求,同樣會使得攤余成本法的使用更為嚴苛,而采用凈值法估值的固收類產品的凈值曲線無法像之前那樣平滑。對于尚未成立理財子
公司的銀行,不僅要面對凈值困擾,還要直面由于未設立理財子
公司而不得不控制甚至壓縮理財規模的難題和客戶可能流失的困擾。
華金證券還敏銳地發現作為財富管理市場重要 勢力 的信托
公司和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也面臨著自己的困擾: 資產荒 ,此類機構以往以銷售非標類產品為主,他們的投資者往往希望獲得比固收類產品更高的投資回報。目前在非標資產違約率增加且規模逐步壓縮的大背景下,信托
公司及獨立基金銷售機構迫切需要尋找非標資產的替代產品,以滿足投資者的需求,維持管理規模的穩定。
(二)破局之道: 固收+可轉債
針對上述難題,華金證券資管發揮自身專業投研優勢,通過開發以可轉債為特色 固收+ 系列產品,滿足特定客戶投資需求,助力銀行、信托、獨立基金銷售機構財富管理業務發展。 固收+ 產品在當前市場環境下性價比突出,能夠有效填補純固收類和純權益類資產風險收益比之間的空間,具有抗跌跟漲的特性。
華金證券大力發展 固收+ 業務,積極探索不斷嘗試,最后確定了以可轉債作為 固收+ 的彈性資產:
1)可轉債具有相對良好的收益風險比:
與股票對比:可轉債具有 債底 支撐,回撤往往相對有限;
與債券對比:可轉債股性發揮價值,能較好地跟漲正股,提供上漲的彈性。
2)可轉債具有
價格支撐:
可轉債作為債券也具有每年約定票息和到期還本付息,所以其具備純債價值,使得可轉債在所對應股票的下跌過程中,
價格不斷接近純債價值這一
價格錨 時,也將得到越來越強的
價格支撐。
3)特定策略下的可轉債收益可期:
根據歷史統計超過九成的可轉債以強贖轉股的方式退出,這一現象是由發行人、投資人、國內可轉債市場特有的制度建設共同作用下的結果,所以轉債從發行到強贖是大概率事件,以合理
價格持有至強贖觸發價后退出的轉股邏輯則是在統計概率上具有良好收益期望的高勝率策略。
(三)專業投研促發展
確認了可轉債這一高度適配 固收+ 產品的彈性資產,華金證券傾注資源打造了行業優秀的投研團隊,全力為投資者提供特色化 固收+可轉債 策略組合,并可根據客戶風險偏好提供定制化產品服務。具體而言,針對銀行財富端的中低風險偏好投資者,適當降低彈性資產可轉債的比例,力爭低回撤、低波動,攻守兼備;針對銀行私行、信托
公司及獨立基金銷售機構的中高風險偏好客戶,在穩健型 固收+ 之外,可設立彈性資產可轉債比例較高的進取型產品,來滿足投資者對于收益的追求。
華金證券總裁助理吳國威表示,華金證券以可轉債為特色的 固收+ 產品為主要抓手,積極尋求與同業合作,目前合作伙伴已經包括多家銀行、信托
公司、保險
公司、獨立基金銷售
公司。截至2022年5月末,以可轉債為特色的 固收+ 產品已經突破40億元。華金證券正在打造 專業化、特色化、精品化 的資產管理品牌,也衷心希望與同業伙伴一起,在資管新規的引領下,為客戶提供更高性價比的優質資產管理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