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接續發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堅持精準扶貧、盡銳出戰,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
“作為脫貧攻堅的參與者,備受鼓舞、倍增信心。”銅陵市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局長程志華表示,將以“兩強一增”為引領,抓好糧食安全、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耕地保護三件要事,突出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三項重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大力弘揚脫貧攻堅精神,學好用好脫貧攻堅經驗,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阜陽市鄉村振興局局長臧振林表示。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脫貧地區和脫貧群眾內生發展動力。望江縣鄉村振興局局長檀朝清表示,將進一步抓牢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兩個環節、抓住產業和就業兩個重點、把握項目和資產兩個關鍵、推進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兩項工作,同時建立完善聯農帶農機制,確保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我們將進一步夯實農民富裕基礎,持續抓好‘三保障一安全’,落實兜底保障政策,切實保障困難對象的基本生活,同時提升完善農村公共設施,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當涂縣農業農村局局長陳兆斌表示。
利辛縣孫廟鄉振興村通過大力引導群眾發展生姜種植,積極培育壯大農村經營主體,引導群眾參與產業發展,有效鞏固拓展了脫貧攻堅成果。“今年生姜種植豐產又豐收。”振興村生姜種植帶頭人李明杰表示,村里正在幫助他辦理土地流轉手續,將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更多群眾增收致富。
壯大產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在宿州市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科研示范基地,連日來,農業專家呂秋石對培育的大豆新品種進行實收實測。“基地依托數字農業云平臺和智能水肥一體化監控系統,實現了農業生產自動化、智能化。”呂秋石表示,將進一步推進數字農業和種業發展,選育高產、優質、抗逆新品種,全面提升產學研一體化能力水平,助力鄉村振興。
依托國家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稻漁綜合種養數字農業示范項目,五河縣申集鎮黃李村近700畝稻漁種養基地實現數字化管理。“我們將充分發揮數字農業示范項目先行先試作用,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以數字化賦能農業產業全鏈條,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管理數據化,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申集鎮黨委書記程磊表示。
六安市金安區綠色食品加工產業園、木南現代農業示范區等各類園區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金安脆桃、優質糧油、沿淠蔬菜、稻漁綜合種養、皖西白鵝等產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大力實施‘兩強一增’行動,打造農業全產業鏈,促進農村三產融合發展,努力使金安區實現從農業大區向農業強區轉變。”金安區農業農村局局長丁德武表示。
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合肥市完成了443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117萬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兩區”劃定,全市糧食面積穩定在780萬畝以上、產量穩定在300萬噸左右。蕪湖市建設好全國首個主糧領域地塊級2萬畝“數字農業示范基地”,年內將完成46.2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我們還將全域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提升行動,實現糧食穩定發展,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蕪湖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王莉表示。
在壽縣小甸鎮楊圩村,“大托管”的土地上已經種上了小麥、油菜,一片片綠色映入眼簾。楊圩村黨總支書記張宇告訴記者,今年秋季,村里將種植6000多畝小麥、2000多畝油菜,“學習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后,大家伙兒干勁十足,要確保土地不拋荒、糧食高產穩產。”
全面發展,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們做好鄉村振興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宣城市鄉村振興局局長田家凱介紹,該市將以全市23個鄉村振興示范片區為引領,大力推進鄉村特色產業發展,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穩步推進鄉村建設,加快完善鄉村治理機制,不斷擦亮“皖南星7天”藝術鄉村品牌,全力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在青陽縣,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公交、村村通寬帶,村村都有衛生室和村醫,看病難、出行難、上學難、吃水難、通信難等問題全面解決。“我們要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轉化為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想方設法做活鄉村產業,做靚鄉村建設,做細鄉村治理,持續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鄉風。”青陽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張永峰表示。
滁州市南譙區章廣鎮元松村聘任名村書記、高校農學博士后、機關單位專家為“智囊”,不定期邀請他們到村實地考察指導、開展培訓授課,并爭取成為黨校的鄉村振興教學點、中小學生的研學基地。“我們要結合美麗鄉村示范村和千畝精品水果產業園的打造,從人才和人氣著手,匯聚產業、鄉民以及研學、旅游人氣,為鄉村振興帶來更多機遇。”元松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長鄧凡江表示。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要有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干部隊伍。黃山市委組織部負責人介紹,該市把鄉村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廣闊舞臺,持續實施“千名干部下鄉助力鄉村振興”工程。下一步,將繼續完善市縣鄉村四級產業發展服務體系,以駐村干部、金融專員和專技人員為主體,吸引更多的力量參與村級產業發展服務隊,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打通了鄉村振興“最后一公里”。
“鄉村振興離不開生態振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濉溪縣劉橋鎮鄉村振興工作站站長陳影表示,劉橋鎮是一個近郊型鄉鎮,將結合實際做好鄉村振興規劃,推動農村“雙基”建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美麗宜居村莊。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