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粵韻悠揚,在傳承與創新中堅持不變的粵劇情懷。粵劇是梧州深刻的文化印記,十年前,第一屆廣西(梧州)粵劇節,一位蒼顏白發的老人一曲《荔枝頌》唱罷,觀眾久久不愿停下由衷的掌聲,因為舞臺上是年近九旬、輕易不再登臺的著名粵劇藝術家紅線女——斯人已逝,余音繞梁至今。2021年,梧州粵劇乃至廣西粵劇最輝煌年代的藝術家潘楚華也離我們而去,在梧州舞臺藝術史上留下永不消逝的“女駙馬”身影。繼承前輩的藝術風華,梧州市舉辦了五屆廣西(梧州)粵劇節,不僅薈萃區內外的粵劇名家風采,也不斷地打造梧州本土粵劇精品劇目。《關冕鈞·鐵路夢》取材于清末梧州籍鐵路大臣關冕鈞主持修建中國自主設計并建造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的故事,全劇貫穿融會了單、雙、三人舞及群舞等現代音樂舞蹈元素,豐富了粵劇的藝術表現力;《風雨騎樓》以普通百姓視角講梧州故事,把傳統的粵劇模式與現代的藝術形式有機結合起來,既有粵劇,又有音樂劇的元素,是新時期粵劇發展模式的一種探索;《抉擇》取材于梧州籍歷史名人、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李濟深先生的真實事跡,展現了李濟深先生赤誠的家國情懷、卓越的政治智慧和無畏的斗爭精神。《抉擇》一劇在保留傳統粵劇特色的基礎上,在劇情、舞美、燈光等方面大膽創新,在舞臺表現形式上利用大型電動轉臺重現歷史場景,打造了一個多層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舞臺,同時運用多媒體投影技術,讓觀眾身臨其境,提升觀劇體驗。
壯劇《蒼梧之約》采用壯劇音樂和交響樂、詠嘆調、梧州粵曲等音樂形式交替呈現,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
不忘初心,在砥礪前行中回望永不褪色的紅色情懷。作為廣西紅色革命的搖籃和中共廣西地方黨組織的策源地,我市圍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時間節點,深入挖掘梧州紅色歷史資源,創排了一批紅色精品劇目。例如,以廣西第一黨支部的革命歷史為素材的壯劇《蒼梧之約》,該劇演員表演細膩生動,舞美設計新穎精巧,獨特的壯劇音樂和交響樂、詠嘆調、梧州粵曲等音樂形式交替呈現,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話劇《火種》以梧州的紅色史實和中共廣西先驅人物譚壽林等人物為創作原型,講述了共產黨人迅速恢復和重建廣西黨組織并策劃武裝反抗斗爭的故事,舞臺舞美凸顯梧州特色,融入了騎樓茶樓、碼頭船寮、水上民歌等梧州元素,展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征與濃郁的地方文化特色。小粵劇《夢》營造了一個特殊的環境和一場獨特戰場上的“婚禮”,歌頌了抗日戰士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展現了八路軍戰士源于生命本質的紅色浪漫、血色浪漫。
現代粵劇《警魂》以“任長霞式公安局局長”“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梧州市原副市長、市公安局原局長匡伯彪同志為原型,講述其從警34年的故事。
歲月靜好,記錄時代英模負重前行的人生情懷。曲藝《青山永駐愛民心》以黃文秀為原型創作,通過一人多角、跳進跳出的曲藝形式,運用真假聲和戲曲身段等描繪黃文秀在擔任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期間帶領大家致富奔小康的畫面,以及黃文秀犧牲后鄉親們對她的緬懷。粵劇《警魂》以“任長霞式公安局局長”“全國優秀人民警察”,梧州市原副市長、市公安局原局長匡伯彪同志為原型,講述他從警34年以來,深入發動群眾,周密組織偵查,鏟除多個黑社會性質組織和涉黑惡團伙的故事,展現了匡伯彪同志不怕犧牲、忠誠履職的精神,用生命守護平安的人生情懷。歌曲《榮光與愿望》《英雄醫療隊》等記錄了廣大醫護人員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戰役中挺身而出的奉獻精神,展現新時代中華兒女的擔當和力量。舞蹈《頂·硬·上》以巧妙融匯了梧州水上民歌、碼頭文化以及新時代人文精神等元素,用硬朗、充滿力量的肢體語言呈現“海納百川、力爭上游”新時代梧州精神。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