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大熱天最需要的就是清涼的感覺,能扒上碗涼面,那真是爽,真是夠勁。炎炎夏日,吃面再次被提上日程。面條是中國的傳統面食,慢慢讓人們演繹為花樣主食。而不同地域的面又具有不同的性格,南北就有極大的差異,因此吃面又將變成一種文化。
墻體廣告了解到面條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大眾食品,它起源于東漢。雖說中國種植與食用小麥的歷史長達三四千年,但面條的歷史卻不過千年左右;這是因為要制作面條就得有面粉,而在秦代以前,制粉的工具主要是杵、臼、棒、碓一類,效率極低。在西漢發明了淘磨后,以麥制面粉的效率大大提高,這便為面條的產生奠定了物質基礎。
有了足夠的面粉之后,今天人們所見的面條卻并未立即出現。石家莊墻體廣告了解到,起初,古人們在做“面條”時,是一手托著和好的面,另一只手將面撕成片狀,或用刀削成條狀入鍋。這類“面條”與現在常見的面條在外觀上很不相同,在當時被稱為“湯餅”或“煮餅”。如今在河北一些地方,用手揪制的“貓耳朵”、“片兒湯”以及山西的刀削面,就很可能是古時的湯餅在今天的遺風。
到了唐代,案板、菜刀及搟面杖等廚具產生了,因而這時制作湯餅也就無需用手托面了,所以湯餅也就有了另外的名字──“不托”或“博托”。及到北宋后期,不托的形狀逐漸固定為細長條形,面條的稱呼也隨之產生,而此時距今已不足千年。在元代便出現了易于保存的掛面。
如今面條的做法更是千變萬化,它不但味兒美,更是夏季餐桌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