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鸕鶿“大部隊”正組團來廈過冬,它們大部分“暫住”在園博苑。鳥類專家預測,本月底至下月初,來廈鸕鶿的數量或將達到高峰。屆時,市民也將迎來觀賞鸕鶿的絕佳機會。
它們去哪
大部隊正向園博苑集結
數量已達兩三千只
近日,記者在園博苑景區觀鳥長廊看到了鸕鶿。此時,日光正艷,它們有的立在樹樁上,張開翅膀,晾曬因捕魚而弄濕的羽毛;有的潛入水中,尋覓“海鮮大餐”……
鸕鶿俗稱“魚鷹”,是園博苑的常客。園博苑研學負責人于力介紹,每年秋冬季節,它們都會從北方來廈過冬。今年,鸕鶿的“先頭部隊”于十月中旬抵達園博苑水域。一個多月過去,它們的規模從幾百只擴大到兩三千只,預計本月底至下月初,數量還將有所增長。到時候,數千只鸕鶿或翱翔空中,或擠擠挨挨排列在水面,場景將蔚為壯觀。
廈門觀鳥協會會長彭志偉告訴記者,據近年觀測情況來看,鸕鶿大多集中在園博苑水域,筼筜湖、五緣灣等也有一些。鸕鶿的來廈時間、停留時長、種群數量等都相對穩定,不過,也會受到氣候環境影響。
福建省林業調查規劃院曾對廈門園博苑的水鳥進行調查。數據顯示,近兩年,該區域共調查到16種13179只水鳥,其中,數量較多的是普通鸕鶿,最多觀測到11000只。
為何留宿
改造提升生態島
為鸕鶿提供吃住服務
前些年,鸕鶿有“睡在金門,吃在廈門”的習慣,即夜間在金門棲息,白天飛來廈門覓食。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近幾年,“留宿”園博苑的鸕鶿變多了。用于力的話來說,鸕鶿在園博苑就能享受到“住宿+餐飲”一站式服務。
園博苑擁有多個生態島,為吸引更多鳥兒到訪,構筑它們在廈的“安樂窩”,近年來,園博苑對生態島進行了兩次全面改造提升,改善內灣水循環,打造良好水域環境。
想要留住鸕鶿,還得顧好它們的胃。于力介紹,園博苑水域處于咸水和淡水交界處,魚蝦豐富,為喜食海鮮的鸕鶿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彭志偉則介紹,園博苑水域最常見的是羅非魚,它們生存性好、繁殖率高,能滿足“大胃王”鸕鶿的食物需求。
“留宿”的鸕鶿多了,生態島上的木麻黃樹便沾滿了它們的白色排泄物,遠遠望去,好似掛霜的樹。“一般來說,鸕鶿會在次年三四月份離廈。不過,也有極個別鳥兒‘貪戀’廈門的環境,住下不走了。”彭志偉打趣說。
周日來園博苑
觀賞冬候鳥
眼下正值冬候鳥南飛時節。除鸕鶿外,還有不少鳥兒將園博苑作為越冬“首選地”。目前,景區內還可觀賞到野鴨、蒼鷺、骨頂雞、大白鷺等冬候鳥,還有白鷺、夜鷺、小鸊鷉等留鳥。
本周日,園博苑戶外觀鳥公益活動將正式啟動。屆時,市民將以親子的形式,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認識、觀察和了解冬候鳥。感興趣的市民可關注“廈門園博苑”微信公眾號了解活動內容并參與報名。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