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這個人是礦山紅色文化教育的“宣講員”,運用為職工培訓的好機會開展黨史學習宣傳策劃,讓紅色精神賡續傳承。
這個人就是安徽淮北礦業集團鄒莊煤礦業員工周楊。
9年奔忙 為忠魂點亮“回家了”路
淮南,一片人才輩出、具備光榮革命人類的歷史紅色熱土,都是淮海戰役主戰場。70多年以前,勇敢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職業用血水與生命開拓出通向新中國的光輝路面,鑄就了可歌可泣壯麗詩篇,成千上萬英烈也由此長眠于此。
2013年7月,淮海戰役雙堆集革命烈士陵園改造,把分散化埋藏在周圍的3000余具英烈尸骨轉移到公墓中。周楊做為青年志愿者,參加評定和總結英烈的遺物。
“在梳理英烈的遺物時,我發現了許多英烈大多是十幾歲、二十多歲就壯烈犧牲,而且大部分或是河南省、山東省、山西省等外地的。她們把生命都奉獻給了這片熱土,我們為什么不可以盡自己所能為其做一些事情?”從那以后,周楊就萌發了為英烈尋找親人的念頭。“早一天讓革命烈士與故鄉家人再次‘歡聚’,不僅是對玩家的敬禮和悼念,更是對烈屬的支持和撫慰。”
但是,為英烈尋找親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當初戰績應急、紀錄不完善等因素,一些英烈身份無從考證,有關信息也有誤。周楊告知新聞記者,“那時候全是筆寫備案的數據,名字、祖籍等相關信息都有進出,之后又因為軍隊撤編,或是家庭住址更改等,這些都增加了為英烈尋找親人難度。”
周楊給新聞記者舉了一個事例。一名烈士犧牲時,被不正確登記為裕泰人。“先前我們一直在山東魚臺縣探尋英烈家人,但很長時間未能找到。之后充分考慮有可能是那時候備案受家鄉話、話音危害出了錯,江蘇省盱眙縣的‘盱眙縣’經常會被曲解為‘裕泰’,因此變化方位探尋。”果然,周楊最終在盱眙縣尋找英烈的家人,完成了烈士家屬尋找親人的愿望,實現了一次別樣跨越時空的“團圓”。
“實際上,像這樣的由于信息內容有誤提升尋找親人難度系數的例子數不勝數。尤其是時間越長遠,英烈的數據愈來愈模糊不清,一直惦念著他的家屬越來越少。”令周楊印象最深的是協助英烈李桃氣尋找親人的事情。“英烈是山西省晉中市人,大家在當地退役軍人事務局有關檔案資料中找到英烈死前居住的地方村子。但是,本地青年志愿者在促進搜尋的時候發現,村莊里已經沒姓張村民,也沒有人了解李桃氣,那時候案件線索斷掉了。”
雖然絕大部分的探尋都以缺憾結束,但周楊從不輕言放棄,只要是有機會多方面探聽。有志者事竟成,一次偶然的機會,周楊獲知山西省一名隊員們的同事們的祖父參軍入伍之后在淮海戰役中放棄,多年來一直并沒有找尋到,但是其名稱是“李頑皮”。之后,通過多種信息內容核查核對,發覺“李頑皮”便是英烈李桃氣,只不過是其親人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就搬到山西臨汾。
9年以來,周楊依次獲取到40余名英烈家屬的思路信息內容,通過材料查看、線索摸排和現場探尋證實,取得成功為江蘇淮安市籍英烈張永和、山東省濟寧市籍英烈王保榮等烈士家屬找到了親友的遠古戰場。
耳聞目睹 刻苦鉆研紅色文化教育
為英烈尋找親人,周楊并不是一時突發奇想。受家里人的危害,自小便對紅色革命文化十分偏愛。
周楊的爺爺周維興曾是一名支前農民工,在淮海戰役期內,他與村里的年輕人拽著平板車、頂著戰火,來回跑在垂柳兵站和南坪戰地中間,不顧危險為人民解放軍運輸子彈、給養,再立即把傷員帶回后才野戰醫院。
周楊的外公楊學忠1944年參與新四軍,曾經在淮海戰役蚌大西北狙擊戰中沖鋒陷陣,之后又隨軍隊進軍西藏,經過艱難險阻建造川藏公路,為國家獨立、人民解放及其國防事業奉獻了青春和激情。
周楊生于濉溪縣韓村鎮,在這里成長,周圍有淮海戰役總前委原址文昌宮、淮海戰役總前委原址小李家史料館等好幾處革命老區。“兒時,經常聽祖父、姥爺和村內老年人敘述淮海戰役動人的支前故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勇敢的故事,這一切都在心里埋下紅色的種子。”周楊說。
1997年逐漸,周楊就刻苦鉆研紅色文化教育,買了很多黨的歷史、國防及地方志書本材料,用粘滿土壤的兩腳探索淮南這一片改革沃土最精彩的故事,編寫了70數篇30多萬字的探索文章內容。
多年以來,他在業余時間,開車3萬余公里對周邊各珍貴文物點,尤其是革命歷史遺跡開展防御性巡視,探索與發現淮海戰役南坪狙擊戰三官廟作戰遺跡、新四軍抗大四校區苗莊作戰遺跡等革命歷史遺跡,彌補了歷史時間空缺。他走訪調查當地在世的淮海戰役知情者,收集整理了10數萬字的英語第一手追憶材料,具備非常高的歷史價值,也為了幫助英烈尋找親人奠定了堅實基礎。
責任宣傳教育 讓紅色精神賡續傳承
“每一次為英烈尋找親人,都使自己對于那一段歷史先烈們有了更加深層地了解。”周楊感觸頗深的說,“紀錄好、宣傳策劃好革命英烈故事,讓紅色精神賡續傳承,是吾輩應盡的義務。”
周楊取出自身收集到的數百件革命斗爭階段的勛章、資格證書、參考文獻等珍稀收藏品,參與了以“聽黨話跟黨走”為主題鮮紅色集藏展及礦山巡回展,近3人次詳細了解了展覽會并深受感動。
工作上,周楊運用為員工開展安全培訓的好機會開展黨史學習宣傳策劃,匯報工作160余場次,讓2萬余人觀眾獲益,被員工稱為“礦山紅色宣講員”。
想要在宣傳教育時讓員工喜歡聽、能聽懂、記住,周楊從實際的人與事談起,講淮南的革命革命史,講當地有名的革命英烈……在他敘述下,一個個名稱和可望不可及的歷史時間,越來越新鮮立體式和近在咫尺,人們都獲益匪淺。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