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在2023
阜陽投資貿易洽談會首場平行論壇——
阜陽城市圈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市城鄉建設局局長竇燦輝介紹了我市加快建設I型大城市情況,提出到2035年,力爭建成區面積和人口分別達到315平方公里、300萬人,建成Ⅰ型大城市。 阜城面積擴大到160多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60萬人 據介紹,近五年來,阜城累計完成城建投資近2000億元,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改善,城南新區、西湖新區、高鐵片區建設成效明顯,潁東、泉北拓展區加快建設。阜城建成區面積擴大到160多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160萬人,建成區面積排名全省第三,皖北第一。 2022年,阜城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分別為41.54%、45.4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8.45平方米,阜城水系綜合整治項目基本完成,實現了水清岸綠景色美的生態環境,32.7%的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海綿城市的建設標準,城市生態環境質量顯著提升。扎實推進城市更新,近五年阜城共改造240余條小街巷,改造99個老舊小區,讓城市更加宜居宜業,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顯著增強。 此外,我市加快打造綠色建筑
建材產業鏈,截至2022年底,新增特級建筑企業1家,一級企業達45家,實現倍增;綠色建筑
建材產值達690億元。 新型城鎮化項目建設三年滾動計劃總投資近5713億元 近年來,
阜陽被國家確定為長三角一體化和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區域重點城市、淮河生態經濟帶中西部區域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皖豫省際區域性中心城市;省委、省政府要求
阜陽建設I型大城市,推動
合肥都市圈與
阜陽城市圈聯動發展,打造
安徽高質量發展又一重要增長極。 建設I型大城市,
阜陽怎么干?竇燦輝介紹,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聚焦聚力,加快發展。核心是把握住以下幾大關鍵點: 規劃是前提。把規劃作為頭道工序,規劃“空中一座城”,加強對建筑高度等指標管控,綜合考慮
日照、采光、通風、視覺衛生等要求,創造優美的城市天際線,打造智慧城市;建設“地下一座城”,積極有效拓展城市地下空間,統籌推進地下空間綜合開發利用,提高空間資源利用效率;打造“地上一座城”,做好城市建設“加減法”,老城區做好“減法”,騰退空間主要用于增園添綠,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城市功能;新城區做好“加法”,高標準部署一批標志性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完善教育、
醫療、文化、養老、托幼等服務功能。 項目是基礎。我市擬定了
阜陽市新型城鎮化項目建設三年滾動計劃,共安排項目1232個,總投資5712.95億元。其中,2023年安排項目714個,總投資3133.33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803億元。 產業是支撐。我市將大力發展城市建設伴生產業,力爭2025年建筑業增加值占GDP的10%以上;實行五化同步:規?;粗攸c打造綠色建筑
建材千億級產業鏈,將綠色建筑
建材作為支柱產業來主攻和培育;工業化,即鼓勵建筑企業大力發展部件生產、裝配化裝修等產業,形成一批設計施工一體化、結構裝修一體化的工程總承包企業;綠色化,即優化綠色建筑管理系統,實行全流程閉環管理,積極推行綠色建造,全面提升建筑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數字化,即加強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的集成創新,進一步提高施工作業機械化、自動化水平;企業化,實施“12345”龍頭企業步步登高計劃,即打造1個100億元企業、2個40億元企業、3個30億元企業、4個20億元企業,5個10億元以上企業,今后每年遞次升級。 民生是要害。圍繞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樂業,擴大優質公共服務供給,按照“15分鐘生活圈”理念,綜合布局和配套建設居住小區及教育、衛生、文化、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繼續多措并舉增加停車泊位,緩解城區停車難問題。加強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力度,逐個項目明確時間節點,全過程跟蹤跟辦,力爭早建成、早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