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家庭火災,房間門也能成為 求生門
我們將在房間外模擬火場情景,哪些媒體朋友自告奮勇,報名被關進 小黑屋 的? 當天下午三點十分左右,第一個測試拉開帷幕。實驗內容為模擬家庭火災,媒體記者身處實驗房間內,模擬房間外發生火災,觀察房間木門能否經受住煙熏火烤。同時演示如果遇到類似情況,如何采取自救措施。
三點一刻左右,房間外的火盆被點燃,實驗正式開始。不一會兒,火勢直沖屋頂,當時我距離兩個大火盆尚有一定距離,都覺得熱浪滾滾而來,濃煙撲鼻。我心想:只靠一扇木門阻隔,房間內豈不早已成了煙霧繚繞的 蒸籠 ?
情況卻截然相反,身處房間內的媒體同仁表示,經過15分鐘的 隔門炙烤 ,房間內反而沒什么煙霧,溫度也沒有很高,除了內心的緊張,還沒有在實驗房間外的我們 煎熬 。
市消防救援支隊新聞宣傳科科長慶經緯表示,家庭火災發生時,房門對濃煙和火勢都有一定程度的阻隔,可以給大家創造報警救援的機會。所以,家庭火災發生時,房間門在一定程度上,也是 求生門 。
高樓逃生,自備緩降器反而增加危險
高層火災,電梯不能用,樓道里濃煙彌漫,那我就選擇用自備緩降器從窗戶逃生,這樣總安全吧!在這次實驗之前,記者也有同樣的想法,覺得家中備一個逃生繩很有必要,甚至幻想過,萬一遇到高層火災,從自家20樓窗戶逃生的情景。然而,旁觀過媒體同仁從4層樓自降下去之后,這樣的念想徹底打消。
綁好救援裝備、戴好手套、戴好安全帽 經過近10分鐘的前期準備后,江蘇廣電總臺鎮江中心站記者丁峰踏上了 緩降 之旅。
從窗臺跳出去之后,原本信心滿滿的他表現出些許忐忑,特別是一陣風吹過,他開始在半空中搖擺打轉,可以看到當時他極力尋找可以落腳的地方。終于,經過不斷摸索,他成功 落地 。
下去的時候主要有一種不信任感,周圍空無一物,總覺得繩子不是特別結實,而且在空中會打轉,總體來說整個過程還是有難度的。 經歷過高空緩降的丁峰已是滿頭大汗,他用親身經歷告訴大家,未經專業訓練的人使用逃生繩是不可取的,如果安全措施沒有做到位,反而增加危險。
樓道濃煙,濕毛巾捂住口鼻作用甚微
這里有氧氣面罩和毛巾,你們可以選擇面罩或者濕毛巾捂住口鼻,看看能否穿越煙氣彌漫的樓道。 最后一個實驗,消防員在一樓點燃物料,制造樓道濃煙,我們則要選擇一種保護設備從四樓下到一樓。
所有裝備里,我選擇了濕毛巾,當時的我心想:消防科普中,總會教大家打濕毛巾,捂住口鼻,彎腰前行,這樣總不會出錯吧。我還特地將毛巾折成八道,想著增加過濾層數。
實驗開始后,下到三樓還一切正常,在三樓到二樓的時候,隨著煙氣愈發濃烈,我漸漸感覺呼吸困難,心里的緊張也逐漸增加,再加上濃煙讓眼睛也變得不舒服。最終,在二樓我選擇了放棄繼續前進,轉頭折回四樓安全地帶。而選擇面罩的同仁則成功到達一樓。
實驗結束后,我拿下我的毛巾時發現,上面明顯黑了兩塊,而令人意外的是,除了緊貼面部那一層黑了之外,其余部分還是毛巾原本的顏色。這就證明了,實驗過程中,起到過濾作用的只有一層,煙還是會從其他地方侵入口鼻,眼睛部分則毫無保護。看來,火災逃生中,濕毛巾捂住口鼻作用也很有限。
所有實驗全部結束后,除了深感消防員不易之外,記者也感覺到火災逃生時,還有許多知識需要科普。
躲火避煙,這是遇到火災時需要記住的第一要則。 活動結束時,結合實際工作經驗,慶經緯再度和大家普及了一下逃生常識, 火災發生在屋外時,可以躲在家中固守待援,一般情況下,門可以起到保護作用;如果家中著火,則要在第一時間離開屋內。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