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此次活動由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局、市國資委主辦,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承辦。
專場招聘會計劃招聘近萬人,吸引眾多人才前來咨詢應聘。
教師崗位最受青睞
專場招聘會在當天上午9時開啟,8時30分許已有不少大學生帶著簡歷在排隊等候入場。據介紹,此次惠州共組織了650余家企事業單位入場,招聘近萬人,并同步開展線上招聘。其中事業單位419家,提供職位1105個,招聘3554人;國有企業25家,提供職位65個,招聘269人;民企和外資企業213家,提供崗位881個,招聘5665人;鄉村振興志愿者職位招聘127人。
眾多崗位中,最熱門的當屬編制教師崗位。在市教育局以及各縣(區)教育部門的攤位前,擠滿了排隊的大學生。線上和現場招聘的后臺數據也顯示,“熱度排名”前十的企事業單位中,有7家是教育系統的。
來自廣州大學歷史學專業(師范)的大四學生湯穎欣想找一個初中歷史老師的工作,當天早早就來到招聘會現場投遞簡歷了。“我覺得這種專場招聘的形式很好,讓我們不用跑出去就能了解到各大單位的招聘信息。”湯穎欣說,她是廣州花都人,對惠州也比較關注,“惠州環境好,幸福感強,而且地處大灣區,未來發展前景好。”
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惠州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城市,近年吸引了眾多外地人才來到惠州就業、發展和定居,為滿足老百姓對學位的需求,惠州持續加大學位供給,同時也大量招聘教師。“去年總共招聘了近5000名編制教師,今年我們計劃招聘近萬名,這次招聘會總共招聘2200多名。”該負責人說,此次招聘力度非常大,招聘范圍也非常廣,招聘的專業基本涵蓋了全學段、全科目。
除了編制教師崗位,醫院、國企和知名民企的崗位也頗受大學生青睞。
此次招聘會,惠州衛健系統的32所醫院共招聘醫護人員1100多人。“這次招聘效果還是很不錯的,不僅吸引了很多本科應屆畢業生,還收到一些博士及博士后的簡歷。”市中心人民醫院招聘專員鐘倩怡介紹,對于高層次人才,除享受惠州的人才優惠政策外,醫院還將為入職的博士和博士后額外提供10萬元安家補貼,并積極配合解決配偶來惠就業和子女就讀問題。
現場,惠州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不到兩個小時就收到100多份簡歷。該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熊莉表示,政府統一組織企業前來學校招聘這種形式很好,“很方便,選擇優秀人才的空間也更大。”
數據顯示,截至現場招聘會結束,當天共有5686人參與線下招聘,16016人參與線上招聘;職位投遞數為22587份。
合作共贏
惠州與4所知名高校簽署校地合作協議
此次招引行動,不僅有專場招聘會,還舉行了宣傳推介和校地合作座談會,惠州市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與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8所院校深入交流,向廣大學子介紹惠州城市環境、產業布局、人才政策、人才需求等,助力我市企事業單位引進優秀高校畢業生。
“現在的惠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能夠成就人才。”在宣傳推介會上,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惠州相繼頒布了高含金量的一系列“人才新政”,未來3年市級財政將投入約20億元人才工作經費,不僅提標延續了對高層次人才的支持保障,還首次提出了針對青年人才的落戶補貼,如給予新到或回到惠州工作的博士、博士后(或正高級職稱)最高30萬元安家補貼,應屆碩士研究生(或副高級職稱、高級技師)1萬元一次性落戶補貼,應屆本科畢業生(或中級職稱、技師)最高5000元一次性落戶補貼,青年人才政策比較優勢正逐步提升。
“通過這次招引行動,我們了解到惠州發展潛力巨大,招才引智的力度非常大,對人才也是十分重視,讓我們倍感振奮。”暨南大學相關負責人說,學校與惠州的交流合作非常緊密,近年來,每年有40~60名畢業生到惠州就業,而且呈現出人數逐年增加、高層次人才越來越多的趨勢,“接下來我們會在學校積極宣傳惠州的引才政策,鼓勵畢業生到惠州干事創業。”
“在招聘會上,我能感受到同學們身上的青春力量,同樣能感受到每家企業對人才的尊重和渴求。”廣州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魏明海介紹,近3年來,廣州大學有近600名畢業生前往惠州工作,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和人生價值。“希望通過與惠州市的深入合作,在人才培養、就業創業、產學研等方面形成廣闊的合作空間,共同打造校地合作的示范和榜樣。”
當天,暨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廣州大學、廣東財經大學4所大學與惠州簽署校地合作協議,通過創新校地合作形式與途徑,建立校地合作常態化聯席會議制度,共建合作平臺和信息交流平臺等,形成高校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地方助推高校發展的“雙贏”態勢。
就業規劃
建議關注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
惠州這次組團赴廣州“搶人”,力度很大,范圍很廣,誠意滿滿,也吸引了眾多的求職者。不過,記者留意到,相對事業單位和國企而言,一些民企的攤位前,前來交流的求職者不多。
“從目前我們集團發展的情況來看,一線工程師崗位更為緊缺,但大學生對這方面的崗位并沒那么積極。”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相關負責人宣紫程說,當前國家正在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對制造業也會有很大的投入,大學生畢業后成為藍領工人,并不意味著地位和社會影響力會比白領要低。“建議大學生對自己就業方向把握不準的情況下,可以先就業再擇業,在工作中邊學習邊積累經驗,為未來規劃作一個長遠打算。”
智通人才網相關負責人也建議,大學生求職,與其緊盯競爭激烈的“頭部企業”或知名大企業,不如適當調低期望值,將目光投向細分領域的“隱形冠軍”企業,或許能走進一片發展新天地。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