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告別“三湘四水”,奔赴“橘鄉”開州。2023年12月22日早8時,逐綠中國專題采風團向重慶開州行進,經過神秘湘西,穿越數不清的幽暗隧道,近800公里的路程,下午6時許到達,開啟了為期3天的緊張拍攝、采訪。
1996年,中央作出“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大決策。在此背景下,2010年,魯渝扶貧協作全面啟動。2021年,東西部協作進入新階段,由“東西部扶貧協作”擴展升級為“東西部協作”。魯渝之間,也由對口支援轉向雙向協作、全域協作、戰略協作。
位于大巴山南麓、長江三峽腹地的開州,乃秦巴古道發祥地,因盛產柑橘,素有“橘鄉”美譽。自2016年壽光和開州開展東西部協作以來,壽光一直把開州的事當成“自家事”,交流逐年密切,情誼逐年加深,協作逐年深化。2022年9月,位于開州區南門鎮蓮池村的魯渝(壽光)蔬菜現代產業園——南門科技示范園項目啟動,隨著園區首批開州版“壽光蔬菜”的上市,“壽光模式”在開州落地生根。
從東部濱海到西部內陸,“壽光模式”推動了開州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濰坊——開州“壽光模式”蔬菜也成功入選2023魯渝農業協作十大典型案例。“壽光蔬菜”在巴山渝水落地,是魯渝“山海情”的再升華。隨著“壽光模式”在重慶奉節、秀山、永川等地逐步推廣,將成為全國東西部產業協作的“新標桿”。
一株辣椒苗的綠色使命
2023年12月23日上午,在開州區南門鎮魯渝(壽光)蔬菜現代產業園南門基地的智能玻璃蔬菜大棚內,來自壽光的技術員孫守迎正在指導當地工人為螺絲椒吊蔓。他告訴記者,當地工人的學習能力很強,通過“壽光模式”種植的蔬菜,基本上都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記者了解到,在東西部協作的大背景下,濰坊市先后組織多家龍頭企業到開州考察投資,引導其在鄉村振興示范村打造、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等方面與開州初步達成合作意向。
2022年7月,開州引進濰坊壽光農發集團(現壽光農發集團),和開州湖山集團共同打造魯渝(壽光)蔬菜現代產業園。雙方按照“壽光模式”打造高標準蔬菜生產示范基地,同步開展蔬菜全產業鏈標準研制、示范推廣和蔬菜品質評價。為推動項目落地,壽光農控集團多次派工作團隊到開州進行勘察,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土壤條件和產業基礎,充分研究論證,確定對兩鎮蔬菜基地(南門鎮、臨江鎮)進行改建提升,打造魯渝(壽光)蔬菜現代產業園。
今天,產業園大棚內蔬菜的旺盛生長,離不開優質培育的種苗。2022年11月7日,在開州區南門鎮,魯渝協作(壽光)蔬菜現代產業園南門基地,從壽光運去的3萬株種苗在工人的搬運下,正式“入駐”產業園,這一株株辣椒苗,像一個個綠色使者,續寫著“壽開”兩地的深情和未來。
重慶魯渝協作蔬菜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濤告訴記者:“現在棚內成片的螺絲椒你們乍看上去區別不大,其實它是分三個時間段種植的,分別為2023年8月16日、9月15日和10月20日,螺絲椒為長茬作物,分時間段種植目的就是為了看哪個時間更適合在當地生長,已達到更高產量,更好收益。”
記者了解到,建成后的魯渝(壽光)蔬菜現代產業園和壽光諸多農業產業園區一樣,配備各類智能硬件設備、先進農業設備,農戶們通過手機就能遠程控制施肥、澆水、通風。每個棚內的智能系統可以根據傳感器,自動監測棚內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含量等各項農作物生長的參數,自行調控適合農作物生長的大棚環境。
“四個輸出”和“一個共享”
從螺絲椒棚掀簾而出順著園區的硬化路,記者又來到了魯渝(壽光)蔬菜現代產業園南門基地的智慧農業展示中心。該中心分兩大區域:育苗區里一株株辣椒苗根壯葉肥,排列有序。在示范區,一串串櫻桃西紅柿晶瑩剔透,令人垂涎欲滴。
“把‘壽光模式’落地重慶開州,這個過程不是簡單地復制粘貼,而是聚焦產業振興,更加注重技術、標準和模式的輸出,由原來的以給錢給物為主轉變為以引進企業和引導產業轉移為主,統籌做好輸血與造血的文章。”重慶開州區政府黨組成員、濰坊協作開州工作組領隊侯建表示,魯渝(壽光)蔬菜現代產業園南門基地是濰坊“三個模式”輸出的典型案例,概括講就是“四個輸出”和“一個共享”。
模式輸出是園區從規劃建設、生產管理到市場運營,完全按照壽光蔬菜園區模式來做,種植品種都是從壽光引進的,技術、標準也都是壽光提供指導的,生產的農產品最后納入壽光蔬菜市場的銷售渠道。
品種輸出是園區種植的蔬菜品種都是從壽光引進,拿螺絲椒來說,它是壽光農發集團在南方多個地區試種多年,優中選優篩選出來的高產品種。
技術輸出方面,壽光先后派出了25名蔬菜技術人員,摸索出了適合本地氣候土壤特點的栽培技術,為當地培養了25名本土化技術人員,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500多人,形成了從栽培、采收、包裝到銷售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標準輸出是利用全國蔬菜質量標準中心設在濰坊壽光的有利條件,技術團隊在標準中心的指導下,建立了開州螺絲椒的標準化種植模型,實現了規劃建設、種子種苗、生產物資等多個環節的標準化,形成了全產業鏈的標準體系。
市場共享就是根據壽光農產品物流園以及壽光蔬菜合作社同步的每日菜價,以及近半月的蔬菜價格走勢,將開州園區的農產品納入濰坊壽光蔬菜市場的銷售渠道,實現蔬菜市場的共享。
“壽光模式”新的時代內涵
“我們現在所處的大棚原來是一片甘蔗地,畝產值在七八千元,現在改建成蔬菜大棚后,收益保守估計能翻兩到三番,我們能種出‘壽光標準’的綠色蔬菜,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作為當地合作企業的開州區梅里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賀選梅,對魯渝(壽光)蔬菜現代產業園南門基地蔬菜大棚的未來信心滿滿。
“壽光蔬菜落戶開州,不僅帶來了技術和種植方式的更新,更是產業模式的更新。我們開州人民真誠地感謝壽光。”2023年12月24日上午,在重慶魯渝協作蔬菜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輝告訴記者,開州蔬菜種植的歷史悠久,但過去老百姓以種植露天蔬菜為主,品種單一,產量和收益自然不高。“壽光模式”輸入后,讓當地老百姓種出了高品質蔬菜,也鼓起了腰包。目前公司已建成3000畝的設施蔬菜基地,隨著人們收入的不斷提高,當地老百姓對“壽光模式”越來越認可。
為推動“壽光模式”更好落地開州,高質量建設魯渝(壽光)蔬菜現代產業園,促進綠色蔬菜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重慶魯渝協作蔬菜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結合實際,制定“六統一分”運營實施方案。即:統一規劃建設、統一種植茬口、統一種子種苗、統一水肥植保、統一品牌打造、統一市場營銷,“一分”即分戶經營。經營主體包括脫貧戶、種植大戶、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村集體經濟聯合社、村投(強村)公司、農業企業和國有企業。
賀選梅參與的就是企業合作運營的模式:以重慶魯渝協作蔬菜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為主導,合作經營主體與重慶魯渝協作蔬菜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推動“壽光模式”蔬菜生產。而在魯渝(壽光)蔬菜現代產業園厚壩基地的當地種植戶楊曉勇,則是屬于“拎包入住”的租賃模式。
遠處是連綿的群山,近處錯落有致的村居環繞的開闊地上,成片的連棟式蔬菜大棚儼然是一道風景,大棚里正孕育著一個綠色的世界。2023年12月24日下午,記者來到開州區厚壩鎮的魯渝協作(壽光)蔬菜現代產業園厚壩基地,遠遠地就被這場景震撼。
“我之前種植的是露天蔬菜,品種以時令菜為主,聽到當地建設大棚的消息后,一開始也有些猶豫,最擔心就是種出來賣不出去,當聽說引進的是‘壽光模式’,技術和銷售都有保障后,自己第一個報了名。”楊曉勇告訴記者,他現在承包著4個棚,共24畝土地,目前棚內的辣椒苗已經種植了一個半月,壽光技術員每天都進棚指導,目前辣椒長勢良好,預計畝產都能達1萬斤以上,按照往年價格,4個棚保守估計能賣70多萬元。
記者了解到,截至2023年12月底,開州區臨江鎮、南門鎮、厚壩鎮等地按照“壽光模式”已建成3750多畝園區,帶動了650名致富帶頭人、職業農民、蔬菜種植大戶技術提升,8000多名農村勞動力實現就近就地就業,每畝大棚可實現年收入3萬元以上。按照規劃,開州將梯次建成2萬畝“壽光標準”設施蔬菜基地、8萬畝“壽光標準”大田蔬菜基地,帶動全區蔬菜種植面積達40萬畝,預計產值達50億元,可吸納本地勞動力20余萬人。
發展路上菜鄉人從不缺少開拓精神。近年來,壽光在往全國持續輸出農業技術人員的基礎上,著力打造現代農業標準輸出中心。如今,“壽光模式”正在新疆、內蒙古、江西、湖北等地多點開花、全面起勢,為推動全國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易推廣的先進經驗。站在新的起點上,壽光將不斷賦予“壽光模式”新的時代內涵,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壽光力量。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