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近年來,為滿足群眾對優質、均衡、普惠學前教育的需求,玉溪市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不斷深化學前教育改革創新,深挖本土資源,打造育兒品牌,全力推進全市學前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用活本土資源
小朋友們,數數池塘里的荷花有幾朵? 荷葉上為什么會有小水珠? 這片菜地里種了幾種蔬菜呢? 近日,在紅塔區洛河鄉中心幼兒園老師的帶領下,孩子們走出校園,走進田間地頭,在行走的課堂中豐富知識、在游玩的過程中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洛河鄉地處高魯山系,作為一所山區幼兒園,每周我們都會開展鄉村野趣課程,帶領孩子們來到校外,觀察農作物生長、感受鳥語蟲鳴、體驗農耕文化;回來后,還會組織孩子們用言語、繪畫等方式分享外出體驗的成果,助力孩子在語言交流、觀察事物和分析問題方面的能力提升。 紅塔區洛河鄉中心幼兒園副園長王慧萍說。
目前,與城鎮學前教育相比,農村學前教育還存在規模小、投入少、師資弱等問題,如果一味地模仿城鎮幼兒園的辦學模式,農村幼兒園將會失去自己的特色。洛河鄉中心幼兒園從現有條件出發,結合本土資源設計園本課程,讓幼兒活動在鄉村生活中展開,讓生活經驗在主動探索中獲取。
洛河鄉自然資源豐富,為教學和游戲提供了多種可能,農家小院、動植物、田野山林都能成為孩子們的探索對象。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生活的空間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 洛河鄉中心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園長桂光明說,在這里孩子們能真切體驗到雞蛋的溫度、感受農家的溫情。
傳承民族文化
走進峨山縣幼兒園,百果園、石子小院、小茶園等各類寓教于樂的游戲區域一應齊全,其中最讓人眼前一亮的是結合本地民族特色精心打造的彝家山寨。彝家山寨里建設了土掌房、茅草屋等彝族傳統民居。在這里,孩子們可以學習草編、竹編等傳統手工藝,親身體驗舂米、摸魚等傳統生活勞作方式。
據介紹,峨山縣作為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個彝族自治縣,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用好身邊的 活教材 ,峨山縣幼兒園從民族文化、民間文化、鄉土文化3個方面進行挖掘利用,制定適宜孩子健康成長的園本課程,讓孩子在玩樂中了解和發現峨山的方方面面,在游戲中潛移默化地傳承民族文化。
結合當地的民族文化特點,幼兒園每年開學都會舉行萌娃開新街活動;每周四、周五組織孩子跳彝族傳統花鼓舞和煙盒舞。 峨山縣幼兒園黨支部書記、園長陳淑芝說,挖掘區域優勢資源,有助于提升教育品質與特色,培養孩子的探索精神與創造力,全面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峨山縣寓教于樂的幼兒教育方式也得到了家長們的廣泛認可。 在幼兒園學習過程中,孩子不僅感受到了彝族傳統文化的魅力,還在成長中樹立起民族自信心。 家長張縈嬌說。
打造育兒品牌
近年來,隨著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率不斷提升,玉溪學前教育發展逐步過渡到了解決結構性失衡和擴優提質的新階段。
為此,玉溪市在推進園區建設、集團化辦園、結對幫扶、等級創建、幼小科學銜接、課程游戲化建設六項促優工程的同時,立足本土,堅持以 453N41 模式整體推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充分分析 山區、壩區、城區 地方特色,從傳承優秀文化、挖掘鄉土資源、打造地域特色、游戲浸潤生活4個方面開展實踐研究,打造N個示范引領支點,引導各級幼兒園扎根本土、回歸兒童,找準自身優勢、地域特點,以課程改革推動課程質量提升,全方位打造適合幼兒健康成長的特色模式和育兒品牌。
據介紹,峨山縣小街街道中心幼兒園圍繞 課程生活化 教育理念,打造獨特的生活課程,按照 基于生活、全年齡段、循序漸進 的原則,通過日常生活、游戲實踐,幫助幼兒健康成長,逐步適應小學生活。孩子從入園開始,就突破原有 教師分餐 的方式,轉變為幼兒自主取餐、自主就餐、自主整理,逐步培養幼兒的獨立性、自主性和生活技能。同時,配合開展 今天我當家 今天我幫廚 班級勞動日 我是爸媽小幫手 等系列活動,讓孩子在幼兒園的成長過程中,鍛煉好身體協調性和運動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社交能力,幫助幼兒順利度過關鍵的幼小銜接期。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