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AI技術、用電監控、實時工況……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我市堅持以數字科技之“智”凝鑄監管執法之“治”,投入630萬元打造了亳州市生態環境非現場監管平臺,大力推進生態環境非現場柔性執法改革,實現了智慧監管、柔性執法,既節約了執法力量、提升了監管質效,又促進了空氣質量的持續改善。
2023年,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85,位居全省第8位,改善幅度位居全省第6位;PM2.5平均濃度39.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3.9%,改善幅度居全省第5位;優良天比率74%。今年1-5月份,全市PM2.5年濃度同比改善1.4%,空氣質量優于周邊地區。
市生態環境局還公布正面清單企業名單108家,實施動態管理,對清單內企業“無事不擾”、柔性執法,助力實體經濟輕裝上陣、安心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綠色生產力。
工作人員介紹亳州市生態環境非現場監管平臺運行情況。 汝平 攝
用電監控,開啟非現場執法新模式
數字時代,如何提高生態環境監管、執法質效?
2023年10月,我市打造了亳州市生態環境非現場監管平臺,平臺包括大氣、水、土壤、固廢、噪聲、執法等模塊,2023年12月底,大氣模塊正式投入使用。
去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在685家重點涉氣企業安裝了5105個用電監控設備,實時監控企業治污設施運行,遠程研判分析企業產排污情況。
1小時46分、2小時46分、2小時56分……7月2日,記者在非現場監管平臺上看到,企業治污設施非正常運行情況正在滾動顯示。
“我們在重點排污企業安裝用電監控,當企業正常生產時,其對應的治污設施如果沒有用電記錄,說明該企業的治污設施沒有正常運行。這種情況下平臺就會報警,并自動給企業相關負責人發短信通知,要求企業及時整改。如果企業長時間不整改,我們的運營人員就會給企業負責人打電話督促?!笔协h境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冬青介紹,“這種監管模式下,一般不會對企業處罰,而是先幫扶整改,如果通知多次企業拒不整改,執法人員才會上門執法。”
記者在非現場監管平臺上看到,我市一家藥企在生產時除塵器未正常運行,平臺自動給企業環保負責人發送了短信,要求企業立即整改,并登錄“亳州污染管控”小程序及時反饋?!捌髽I很快進行了整改和反饋,平臺顯示問題已解除?!蓖醵嘟榻B。
王冬青又隨機點開了一家包裝公司的報警頁面,選擇查看6月14日—7月2日之間的產排污信息。報告圖上,一條藍色線曲曲折折,藍色線上面有一條紅色線,6月30日之前,這條紅色線是實線,而7月1日至7月2日,這條紅色線位置處于藍色線的下方,并且是虛線。
“這條曲曲折折的藍色線,代表著這家公司正常生產。而紅色線的不同狀況顯示,這家企業6月14日—6月30日治污設施正常運行,7月1日—2日沒有正常運行。”王冬青說,平臺給企業環保負責人發送了短信,要求及時反饋整改情況。
王冬青表示,過去,對排污企業的監管主要依靠人工,執法人員定期不定期深入企業進行現場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但由于執法力量有限,很難實時監控企業的產排污情況。安裝用電監控后,設備可以實時監控企業的產排污情況,這樣既節約了執法力量,又提高了執法效果,“以前有企業心存僥幸,認為執法人員不一定能檢查到他們企業,現在用電監控代替了現場執法,排污企業會越來越重視治污設施的正常運行?!?/p>
“安裝用電監控,對我們企業來說是一種監督,更是一種幫扶,有利于企業綠色發展、長遠發展?!蔽沂幸患宜帢I企業環保負責人表示。另外,環境執法人員減少上門,這樣也給企業減輕了負擔。
AI預警,秸稈禁燒“顯身手”
秸稈禁燒是午季一項重點工作。
去年11月份,我市建設了亳州生態環境AI預警監控平臺,建成投用后,納入亳州市生態環境非現場監管平臺統一管理。此舉讓秸稈禁燒變得更加輕松。
據悉,亳州生態環境AI預警監控平臺于2023年12月初投入運行。平臺依托通信鐵塔的掛高資源搭載高清攝像機,進行“八方定位,全景分析”,實現對火點自動識別、精準定位、實時報警。每個視頻監控有效識別半徑3公里,火點定位精度在100米范圍內。
在非現場監管平臺上,王冬青點開了AI預警監控平臺的一個高塔攝像頭,渦陽縣牌坊鎮高莊村的大片良田隨即映入眼簾,隨著攝像頭的拉近,遠處的村莊、樹木清晰可見,沒有發現火點和煙霧。“AI預警監控平臺主要功能包括AI大屏多路展示、AI視頻實時監控、事件中心調度和平臺數據管理等?!蓖醵嗾f,通過AI大屏,可以全面了解全市三縣一區的監控點位分布和每日火點情況,特別是可以清晰地看到監控點位的實時情況,做到精確管控。
據介紹,AI預警監控平臺依托高塔搭載攝像頭,疊加AI煙霧算法,可以自動識別火點/煙點、過濾掉正常炊煙等情況并產生告警?!癆I預警監控平臺采用‘高塔視頻監控+AI算法分析’的方式,對秸稈焚燒等違法行為進行24小時智能化監測識別,對疑似煙火及時發現并研判預警?!蓖醵嗾f,一旦發現起火點或煙霧,系統會立即自動產生告警,鎖定位置,并截取告警圖像(視頻),經值班人員研判推送給相關鄉鎮,各鄉鎮處置人員手機端會接收告警信息,第一時間就能趕往現場,實現火情的早發現、早處置、早消除,基本在30分鐘內完成處置。
王冬青表示,亳州生態環境AI預警監控平臺建成后,大大提高了全市秸稈禁燒監管工作的效率,還有效降低了人工成本和PM2.5等污染物,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據悉,我市已連續三年實現秸稈焚燒“零”火點。
實時監管,消除環境問題隱患
“平臺顯示,這家飯店油煙凈化器待清洗,平臺已經自動給飯店負責人發了信息。”王冬青指著市餐飲油煙監管平臺說。
王冬青介紹,市餐飲油煙監管平臺是亳州市生態環境非現場監管平臺的一個版塊。為更好推進餐飲油煙問題整治,今年以來,我市在35家餐飲企業試點安裝了實時工況監控設備。通過這個設備,可以監控餐飲企業的油煙凈化器是否出現故障、按時清洗等。如果出現問題,平臺會自動報警。
王冬青點開了一家快餐店的實時工況信息介紹,“你看這個紅色的報警標識,顯示這家快餐店的油煙凈化器出現了故障,平臺已經給快餐店負責人發送了信息?!蓖醵嘤贮c開了一家酒店的實時工況信息,這家酒店共有4臺油煙凈化器,有3臺監控標識顯示為綠色,說明正常運行并按時進行了清洗,有1臺監控標識為黃色,說明這臺設備待清洗。
“通過實時工況監控,同樣節約了執法力量、提升了監管質效、減輕了餐飲企業的負擔,一舉三得。”王冬青表示,下一步,將加大技術推廣,我市給更多餐飲企業油煙凈化器加裝實時工況設備。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中,我市通過企業產排污環節用電監控、污染源自動監控、高塔視頻監控、機動車遙感監測、車載走航等系統數據互聯互通,建立了全方位立體化的感知網絡;通過大數據模型及AI算法,提高數據融合和智能分析應用能力,及時智能篩查自動監測數據異常情況,對排污單位做到“及時預警—落實整改—完成反饋”的問題閉環管理和精準監管,及時消除環境問題隱患。
在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中,市生態環境局在非現場監管平臺點擊黃色、橙色、紅色預警啟動按鈕,平臺自動向相關的排污單位負責人發送管控短信,明確告知管控措施,督促其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提高了應急管控速度與效率。
通過非現場平臺推送的預警信息,今年以來,市生態環境局幫扶指導企業整改環境問題280個,進一步規范了生產經營行為,減少了污染物排放;立案查辦企業超標排放、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不正常運行治污設施行為8起,營造了打擊超標排污等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倒逼排污單位穩定達標排放。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完善亳州市生態環境非現場監管平臺水、土壤、固廢、噪聲等模塊功能,充分發揮平臺作用,持續提升監管質效,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努力讓亳州天更藍、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