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三伏貼適宜人群比較廣
每年三伏天前,市民雷女士都會關注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發(fā)布的信息,多年來,她通過貼三伏貼感受到冬病夏治的效果。7月2日,她到位于南寧市中醫(yī)醫(yī)院新華院區(qū)內的高峰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貼了伏前貼,16日上午,她又到該中心讓醫(yī)生把脈后貼了初伏貼。
羅莎介紹,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期,此時陽氣最旺,毛孔張開,選取相應穴位治療,能使患者體質全面提高,免疫力增強,發(fā)病次數(shù)減少,發(fā)病程度減輕甚至不易復發(fā)。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tǒng)中醫(y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根據“春夏養(yǎng)陽”的原則,在人體穴位上藥物敷貼,以鼓舞正氣,增加抗病能力,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現(xiàn)代醫(yī)學也證明此療法可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同時,對秋冬季節(jié)呼吸系統(tǒng)常見疾病也會起到很好的防治作用。
羅莎提醒,三伏貼貼敷時間不宜過長,成人一般貼2小時,兒童貼敷時間在半個小時左右,孕婦和穴位上皮膚破損的人群不宜貼三伏貼。
想要祛濕應該這樣做
最近,網上流傳一則視頻,兩廣人到新疆旅游后感覺濕氣都沒有了,還有人把半邊身體埋進沙子里祛濕。作為兩廣人,從小到大都會喝到家人煮的祛濕茶或是祛濕湯,但還是好像永遠都有祛不完的濕。在生活中,哪類人濕氣比較重?什么樣的人需要祛濕?怎么做才能藥到病除?
羅莎介紹,兩廣地區(qū)地處亞熱帶,雨季特別長,今年的雨水特別多,導致濕氣不是濕熱而是寒濕。“有一個自我檢測的方法,把舌頭伸出來,舌苔比較白且兩邊有齒輪印,那就是濕氣重。此外,大便不成型、精神不濟、容易犯困等,是濕困在體內的一種表現(xiàn)。”
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后是否都要喝涼茶?其實不然,這還得根據個人情況,舌苔比較白且舌邊有齒輪印這類人群就不宜喝涼茶,否則會損傷脾。在三伏天應該溫養(yǎng),增加陽氣排除體內寒氣。寒要從管住嘴開始,少喝冷飲、少喝涼茶及寒性食物,時間跨度比較長才能從根本上達到治療的效果。
入伏后,如果出現(xiàn)乏力、頭暈、惡心類似像中暑的癥狀,可以適當煮一些烏梅三豆湯(是指黃豆、綠豆、黑豆,加上烏梅煮湯)飲用,解決精力流失的情況。如果出現(xiàn)這些暑濕的癥狀又沒有出汗,或是出汗比較少,很乏力,可以煮香薷水飲用。
不少市民有冬天睡覺前泡腳的習慣,也有市民稱,三伏天泡腳可以祛濕,往泡腳的水中倒入一瓶藿香正氣水,效果會更好。羅莎認為,泡腳和艾灸都可以起到溫通的作用,但要選擇不同的時候做治療,溫陽要選擇中午12時之前陽氣最盛的時間,11時至12時之間最合適,可以適當加藿香正氣水或艾葉,促進血液循環(huán)。
選擇合適自己的養(yǎng)生方法
選擇三伏天養(yǎng)生和祛濕是不少市民的選擇,除了三伏貼,還有市民根據線上購物平臺的推薦,購買四物湯的材料煮水飲服。也有人到醫(yī)療機構做艾灸、針灸,這些方法是否都有助祛濕?還有什么更好的養(yǎng)生方法?
“只要是溫通的治療都合適,要選擇合適自己的,要判斷自己是什么體質,是寒濕體質還是濕熱體質,再祛濕。”羅莎建議,入伏后,容易出汗并汗多的市民可以適當煮烏梅三豆湯飲用,有滋補津液的功效。
家有老人的可以適當泡一些西洋參水飲用,西洋參比較偏苦寒、偏涼性,在氣血比較虛,天氣又比較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用一點,但不能長期或過多飲用。
羅莎提醒,每個人的體質不太一樣,固定的方并不適合所有人,養(yǎng)生之前可以先到醫(yī)院做一個體質辨識。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lián)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