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老人家,今年前幾個月的低保金已經上卡了。 在銀行取款窗口,當業務員告訴富源縣十八連山鎮卡錫村委會大箐村低保戶付得芬卡上余額時,老人和其他排隊取錢的低保戶臉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從2014年5月《社會救助暫行辦法》施行后,該縣就將社會救助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統籌做好各類社會救助工作的協調和政策銜接,一體化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
在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認定上,該縣始終堅持認定條件,嚴格把關,并加強對低保對象的動態管理。同時,對符合條件的特困人員進行常態化摸底排查,掌握實情,將救助措施落細落小。目前,全縣共有特困供養人員1277人,近幾年來累計發放特困供養資金5300萬元。
按照自然災害救助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該縣從去年9月至今,共處理各類災害57起,救助101戶464人。健全完善了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創新啟動運行 一站式 即時結算服務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救助資金的作用。2019年全縣醫療機構 一站式 醫療救助1.7萬人(次)、688.5萬元,個人申報救助655人(次)、313.7萬元。
為解決困難群眾住房問題,該縣共實施農村危房改造37845戶,建成公(廉)租房11107套、55.54萬平方米,累計保障家庭2094戶5863人,累計發放租賃補貼3838萬元,惠及7468戶1.3萬余人。
通過啟動實施城鄉一體臨時救助制度,全縣累計實施城鄉貧困群眾臨時救助1.28萬戶3.65萬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1919.6萬元。
該縣圍繞就業創業,充分調動各方資源,發揮好就業資金杠桿效應,激發就業創業活力。2019年,開展技能培訓6370人、農村勞動力培訓7.36萬人(次),發放創業貸款73戶1095萬元、小額擔保貸款913戶1.36億元;開發城鎮公益性崗位980個、鄉村公益性崗位3400個,困難群體再就業1270人,城鎮新增就業4472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42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9%;完成農村勞動力組織化轉移就業31321人,連續三年成為全市有組織轉移輸出人數最多的縣(市、區)。
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下,富源縣積極開展雙向對接,收集提供就業崗位8.37萬個,目前已完成農村勞動力組織化集中輸出88批(次)1.14萬人。
為了有效銜接就業扶貧,該縣按照 挨家挨戶、不漏一戶、不漏一人 的原則,精準掌握農村困難勞力信息,進一步加強與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等省市聯系,動態掌握當地用工信息,有序組織困難勞力返崗或走上新崗位。去年通過實施就業援助,貧困戶均獲得崗位推薦2次以上,轉移輸出貧困勞力6365人,開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培訓22280人、技能培訓4300人。整合資金2589萬元,開發扶貧崗位5311個,幫助4500余戶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 三無 貧困戶在 家門口 實現就業。 扶貧工廠 吸收貧困勞動力近7000人就業,讓貧困勞動力 離土不離鄉、就業不離家 。積極開展引才聚智,強化煤炭、教育、衛生等重點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去年全縣教育系統專項招錄研究生18名,遴選縣外教師38人,錄用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6人。
富源縣圍繞構建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成立了根治欠薪工作領導小組,加大重點領域欠薪隱患排查和專項檢查力度,做到有訴必辦、有案必查、件件有結果。近年來,全縣共受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41件3000余人,清欠工資1600余萬元。
該縣通過強化源頭治理、過程監控和案件查處,加大欠薪 黑名單 公布力度,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嚴厲打擊惡意欠薪、惡意討薪、強迫勞動等違法犯罪行為。加強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建設,健全工資指導線、最低工資標準、工資集體協商和薪酬調查制度,規范收入分配秩序。強化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完善爭議多元處理機制,健全仲裁與訴訟銜接協調機制,加強仲裁辦案標準化管理,完善基層調解組織建設,提高爭議調解率。
在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助推下,全縣近年來的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6%,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達93%,事業單位合同應簽盡簽。全縣立案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425件,調解成功率達70%,當期結案率100%。受理工傷案件927件,案件量居全市第一,實現 零 上訪。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