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5月5日,在南京城墻博物館內,許多外地游客慕名前來“打卡”,大家在感受歷史文化魅力的同時,享受假日美好時光。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董家訓 攝
六朝古都南京,磚瓦上刻著歷史,街巷里流淌著時光。“五一”假期,逛一逛南京的博物館成為許多市民游客假期出游新風尚。5月5日,《人民日報》頭版圖片報道了“觀眾在江蘇南京城墻博物館參觀”。這是“博物館熱”持續升溫、南京的博物館火“出圈”的一個生動縮影。
南京目前有備案博物館80家,在這里,人們可以領略到這座歷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學之都”的獨特魅力。“五一”假期,各個博物館精彩紛呈的展覽、活動和貼心的服務,讓市民游客參觀體驗更有“深度”。社交平臺上,“逛不夠的‘博物館之城’”是他們的由衷贊嘆。
聆聽歷史回響,暢享文化盛宴
到哪里打卡,才算不辜負這美好的假期?“五一”假期,眾多市民游客給出的答案是——走進南京的博物館“充電”,聆聽歷史回響,暢享文化盛宴。
假期之前,各大博物館展陳紛紛“上新”,為市民游客提供更“有看頭”的豐富展品。從事設計工作的范苗苗特地從寧波趕來南京度假,只為看兩場展覽——六朝博物館的“只此中國色·青”和南京市博物館的“江南那片海——寧滬杭館藏海派書畫展”。“我們這個行當,需要靈感,而博物館是獲取靈感和進行‘充電’的最佳地點。”
在南京博物院的研學課程中,老師用文物“鏈接”生活,以一場著名的古代朋友圈聚會為序幕,結合豐富多彩的文物,引導孩子們對古代文人雅士的聚會形式和內容進行探討。5月4日,記者在南京博物院遇到前來打卡的杭州游客劉瀟瀟。“我們家孩子對歷史很感興趣,這次博物館之行不僅讓他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增長了見識,也為我們帶來了愉快的親子時光。”劉瀟瀟說。
“南京的博物館真是怎么也逛不夠,這次我們家的行程已經算‘特種兵’了,也才去了5家。下次有假期,一定會繼續來。”河南游客孫正安說。
妙趣橫生,感受傳統和時尚碰撞
“博物館之城”好逛,不僅是因為其豐富的藏品,更因為有各種新奇的體驗活動。
5月4日,記者走進南京市民俗博物館,只見市民游客正在按照社教老師的指導,以勺為筆,制作舌尖上的非遺——糖畫。8歲的王萊握著糖畫筆的小手雖然有點抖,但是不影響他的創意發揮,他正認真地創作著自己專屬的甜蜜畫卷。
“五一”假期,走進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瞻園園林課堂”,社教老師帶來了彩絲輕染、一筆寫虎、植物印章等活動,將傳統文化與手工相結合,讓體驗者熱情高漲。
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門口的滑梯、六朝博物館和江寧織造博物館的文化市集、大報恩寺遺址博物館的“立夏音樂匯”……“五一”假期的博物館,妙趣橫生,為生活增添了更多美好。“傳統和時尚碰撞,古老和現代融合,南京的博物館真是令人大開眼界。”深圳游客嚴敏說。
暖心服務,有“溫度”也有“深度”
南京的文博場館里,還可以看見“五顏六色”的身影——穿著顏色如彩虹般馬甲的志愿者們,用精彩講解、貼心服務,讓“有看頭”的博物館更有逛頭,讓文博場館更有“溫度”。
羊謙益是一名四年級的小學生,他在“五一”假期的主要任務是“守護”六朝時期的一支“明星樂隊”——青瓷伎樂俑。“五一”假期人流量很大,羊謙益一場接一場地講解,“看著我守護的這支‘明星樂隊’被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喜愛,我很有成就感。”
除了志愿者之外,“五一”假期,不少館長也當起了講解員,帶來不一樣的參觀體驗。南京市博物館館長吳闐、江寧織造博物館常務副館長黃晨、六朝博物館副館長賀湘……他們生動專業的講解,讓市民游客的博物館之旅更有“深度”。
文博場館提供的各類暖心服務,讓游客深深感受到這座城市文明有禮、安全有序的濃厚氛圍,大家紛紛點贊——“南京真不愧是‘博愛之都’!”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