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海滄天竺山下,放眼望去是一片花的海洋,近百家花卉苗木企業匯聚于此,發展出“花”樣經濟;同安區古坑村,三角梅的潛力被充分挖掘,國家地理標志“同安紅”不僅紅了古厝,紅了村民生活,古坑村也成為網紅打卡地……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林地是國家重要的自然資源和戰略資源。近年來,廈門深入踐行“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碳庫”的綠色生態理念,牢記囑托、逐綠奮進,推深做實林長制,健全“林長+”工作機制,落實森林資源保護責任,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大力打造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雙贏格局,不斷放大生態效益,走出一條生態好、產業興的動能轉換之路,構建具有廈門特色的林業發展體系,讓生態紅利惠及千家萬戶。
各級林長全覆蓋
織就護綠 “天羅地網”
林地56026公頃,省級以上公益林43.51萬畝,天然林27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29.30%……依山傍海,優秀的自然環境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廈門獨特的森林資源稟賦。
如何守護好這片綠水青山?廈門高位推動、高點謀劃,建立了市、區、鎮(街道、林場)、村(社區、工區)四級林長組織體系,并實行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掛帥”、“雙林長”與分管領導分片負責模式,在全市范圍內有效落實全面推行林長制。此舉不僅明確了各級林長的工作職責,壓緊壓實各級黨政領導干部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目標責任,還有助于自上而下、全市“一盤棋”、全鏈條銜接推動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目前廈門市林長總數739人,已實現各級林長全覆蓋。
森林資源保護工作涉及范圍廣、部門多,為凝聚部門合力,我市還建立起部門協作機制——“林長+警長”“林長+檢察長”“林長+法院院長”……廈門印發《市級林長辦公室及協作單位成員》,明確林長制協作單位工作職責,轉變單打獨斗舊格局,開創齊抓共管新局面。
復綠護綠,讓“生態綠”成為廈門最耀眼的城市底色。為從源頭上強有力地監測監管、保護森林資源,我市還將森林資源網格化,并采取調配基層護林員、運用高科技手段等方式。截至目前,廈門已分配護林員700余名,建立全市森林資源網格化管理體系,全市網格覆蓋率100%。搭建了“廈門市林長制網格化智慧管理平臺”,推廣應用“林長通”巡護App,開啟智慧護綠新模式,向科技借力,全面提升森林管護水平。
森林資源保護發展雙平衡
繪就綠富同興篇章
讓“綠力值”澎湃最強動能,在全面推行林長制、強化保護森林資源、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同時,我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帶動產業發展,釋放生態紅利,探索“綠色富民”發展新道路。
盛夏時節,同安區古坑村各色三角梅簇擁綻放,田園美景引來了如織游人。幾年前,作為同安區第一個轉產轉業示范村,古坑村開展林地經營權流轉300余畝,引進千日紅園藝有限公司進駐古坑三角梅產業園,并成立了以村黨支部書記為法人代表的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廣泛發動村民參與種植,創新“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模式,讓三角梅更廣泛地在越來越多的村居和田間地頭綻放。古坑村現有三角梅品種400多種,苗木盆栽遠銷全國,年產值達3000萬元,村民“錢袋子”越來越鼓。
海滄區洪塘村赤土社結合鄉村振興和片區發展規劃,通過集中流轉387畝閑置林地,打造集“賞花+研學+休閑+康養”于一體的天竺山花海觀光園生態旅游項目,首期投資3350萬元,項目每年可帶來60萬人流,帶動生態旅游消費超過一億元……
綠起來、美起來、富起來,廈門從森林資源保護與發展“雙平衡”出發,積極打通“兩山”路徑,讓更多的“綠色顏值”轉化為“經濟價值”,推動產業鏈不斷延伸,富民產業不斷壯大。
當前,廈門還在積極探索森林、城市園林生態系統固碳、增碳路徑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譬如,海滄區與涇源縣合作完成云杉、油松、楊樹等為主的碳匯儲備林種植1446畝,項目申報國家級的碳匯林項目,擬在全國推廣;同安區軍營村創新試點碳匯服務驛站,開發出碳匯面積共計5715畝,為村集體增加了碳匯收入,探索片區生態公益林開發碳交易產品;翔安區與建行廈門市分行緊密配合,主辦“共建數字經濟 踐行綠色金融”的碳中和行動,倡導數字人民幣購買碳匯,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鄉村落地生根。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