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在閩贛交界的邊陲山區,有一個藏在深山里的小縣城。盡管自建縣迄今,人口未曾超過15萬人,卻享有 漢唐古鎮、兩宋名城 的美譽。
這里,曾出現過科舉時代的輝煌景象: 隔河兩狀元,一門四進士,一巷九舉人 ,令人嘖嘖稱奇。更為傳奇的是,這個偏遠小縣的縣名竟由皇帝御賜,且以文化泰斗孔子闕里的府號命名。
這里是泰寧,寓意泰平安寧,一個 離凡塵最遠,和心靈最近 的地方。
泰寧,承載了一段厚重輝煌的歷史。早在5000多年前,閩越人的祖先就在這里刀耕火種;2000多年前,福建歷史上第一位有文字記載的君王閩越王無諸在此建立行宮、巡游校獵并長眠于此。
泰寧于958年建縣,或許因為太過偏隅,一開始并不叫泰寧,名為 歸化 ,其意為歸順、服從,有化外蠻夷歸附天朝的含義。
歸化 為何變成 泰寧 呢?這其中,與泰寧歷史上第一位狀元葉祖洽大有淵源。
北宋熙寧三年(1070年),葉祖洽被宋神宗欽點成為 龍飛 狀元(指新皇帝登基開科考試的第一次),也是泰寧史上第一位狀元。
這年,正好他的同僚好友、尚書右司郎中張汝賢出任福建路按察使。葉祖洽委托他以 天下無水不朝東,但山東曲阜孔府門前的泗河卻向西流了三百里,所以才出了孔圣人 為由,向皇帝建議:家鄉歸化縣的杉溪,從縣城到梅口鄉向西流了三十華里,也算是人杰地靈的寶地,應改歸化縣名。
那時,泰寧文風蔚然、文聲鵲起,僅熙寧三年至九年間即出現 七年三科六進士、一狀元 。元祐元年(1086年),宋哲宗趙煦準奏,將曲阜孔子闕里的府號 泰寧 賜為新縣名,以示對其書香郁盛、人文薈萃、人才輩出的嘉獎。
隨著歷史年輪的轉動,在科舉史中,泰寧共有2位狀元、3位解元、54位進士、117位舉人。在這個人口稀少而又偏遠的山區小縣,能如此文風昌盛,有如此濃厚的士子文化,讓世人刮目相看。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