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在湘西自治州的深處,瀘溪縣宛如一顆隱匿在大山中的明珠。然而,由于地理條件的限制和經濟發展的滯后,瀘溪縣的產業發展面臨著諸多困境。一批批株洲工信系統的干部,接力而至。他們的傾心幫扶,改變著這一片土地。
株洲市工信局掛職干部宋鵬華也是其中一員。把掛職當任職,把他鄉當家鄉,他用雙腳丈量離家千里之外苗鄉的每一寸土地,把幫扶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把村民當成了 自家人 ,把好事實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
雨后的梓木坪村,掩映在薄霧之中,一個個蔬菜大棚整齊排列,學校傳來朗朗讀書聲 在湘西自治州瀘溪縣少數民族聚居的小章鄉,如今,許多人都記住了他的名字。
對共同發展的渴望和對貧困地區的深切關懷,讓株洲市工信局與瀘溪縣深深結緣。
時間回到2023年8月,一通電話之后,宋鵬華踏上了充滿未知的湘西之路,掛職小章鄉黨委副書記。平時,除了負責宣傳思想等工作,還聯系該鄉梓木坪村的鄉村振興幫扶工作。
不做旁觀者,不混日子。掛職不是 鍍金 。踏上這片土地,這里就是我的第二故鄉。 從村里的結對幫扶到人居環境,宋鵬華都在用情、用心。
起初語言不通,讓宋鵬華十分頭疼。農村大爺大媽不會說普通話,他便找村干部和年輕人當 翻譯 。
來到小章鄉的第一個星期,轄區內正如火如荼地開展人居環境整治。
當時有部分村民為了方便養殖,臨時搭建雞鴨棚,參差不齊的亂象不僅影響了村容村貌,棚內的氣味也影響了周邊環境。宋鵬華與同事開始逐棟逐戶摸排統計、上門講解政策,并采取集中 拉網式 拆除整治,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為掌握第一手情況,宋鵬華經常去村民家中 串門 。梓木坪村村民張忠林,是宋鵬華的結對幫扶對象,他愛人肢體殘疾無法勞動,三個女兒都在讀書,全家就靠張忠林一人在附近打零工。
考慮到張忠林家庭困難,除了醫療和教育幫扶,宋鵬華又給他們家申請了庭院經濟項目補貼。
有 心 更有 行
從軍人到機關干部再到鄉鎮干部,角色之間的轉換,如何將當地所需與自己所長相結合,以凸顯幫扶實效,是宋鵬華常常思考的問題。
服務基層、服務發展就是我們掛職干部的職責所在。
宋鵬華常說,言出不如身動,要把準實際、深入一線,才能更好地服務群眾,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抱著這樣的信念,宋鵬華把深入調研作為工作切入點,他用腳步丈量小章鄉的每一寸土地,全面掌握群眾所需、所急、所盼。
為幫助苗鄉學子,他聯系愛心人士為學生捐贈圖書800冊,帶領18名小章中學部分學生代表赴長沙,開展別開生面的研學筑夢之旅。
現在村里環境好了不少,但是文化氛圍可不夠濃。
了解到群眾反饋清單,宋鵬華推動群眾 點單 ,干部 上菜 的工作模式。聯合村志愿者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宣講服務活動,積極傳遞黨的聲音,幫助村民解決身邊難事,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服務群眾的 最后一公里 。
今年六月,瀘溪縣大范圍出現暴雨到大暴雨,并伴有雷雨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汛情牽動人心。
作為一個基層黨員干部充滿許多艱辛與不易,但是能被群眾需要,是一種幸福。
在鄉黨委及鄉政府發出號召黨員、青年干部參加防汛救災工作通知后,宋鵬華第一時間積極加入。在深夜里、在風雨中,他逐戶敲門宣傳動員,對河道沿邊、重點路段及低洼地段潛在的風險點進行全方位巡查,徹夜守護群眾安危。
立夏時節,走進瀘溪縣小章鄉梓木坪村的瓜蔞種植基地,一排排整齊的瓜藤鋪滿了瓜架,密密麻麻的小瓜蔞從瓜藤上探出瓜身,惹人喜愛。
瓜蔞在當地又被村民形象地稱為 吊瓜 。瓜架下,宋鵬華和種植戶陳永平正忙碌著,他們一邊忙著查看吊瓜長勢整理瓜藤,一邊修剪多余枝條,全力做著豐收前的管護工作。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
梓木坪村抬頭是山,低頭還是山。選擇什么產業? 像犁地一樣,把全村犁了一遍。 宋鵬華一駐村,就在培育產業上開動了腦筋。
針對瀘溪縣產業結構單一、技術落后等問題,在派出單位的支持下,宋鵬華開始有計劃地幫助當地發展以農業為基礎的特色種植和養殖,同時以工業為支撐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再加強服務業拓展旅游、電商等領域。
走村串戶聆聽群眾意見建議,實地查看地形地貌,邀請相關技術人員到村進行調研指導,經過多次 把脈問診 ,種植 吊瓜 ,就是宋鵬華開出的幫扶良方。
群眾需求就是我們工作的方向。 他心中裝著 題 ,眼里盯著 題 ,腦里想著 題 。
由于每年汛期強降雨,村里主干道低洼路段積水嚴重。宋鵬華積極爭取中央以工代賑項目資金,目前投資將近四百萬元的項目已通過立項批復,村民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用心用情架橋梁,精準支援踐初心。
宋鵬華充分發揮掛職干部橋梁紐帶作用,為幫扶單位爭取對口幫扶資金。立足小章鄉實際情況和工作需要,積極協調派出單位株洲市工信局和 株洲 瀘溪 對口幫扶工作隊,爭取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資金40萬元,初步達成小章鄉民族中學18間教室護眼燈改造項目框架協議
在市工信局的后續支持下,原本粗放式種植的水稻經過技術改良,產量大幅提高,品質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瀘溪縣的特色水果、有機蔬菜等農產品,也逐漸走出大山,走向更廣闊的市場。
一年的幫扶期滿,即將離開的不舍,縈繞在宋鵬華的心頭。一年的時光里,他用自己的腳步丈量著民生的長度,成為村民矛盾的 和事佬 、政策宣傳的 小喇叭 、黨和人民的 連心橋 ,推進結對關愛真幫實扶、有 心 有 行 。
心系基層,向春而行。三十年來,一波又一波的株洲瀘溪干部密切往來,通過產業幫扶、醫療幫扶、教育幫扶、文化幫扶等方式,為瀘溪縣添磚加瓦,助推兩地建立起濃濃的幫扶情。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