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馬關縣民族服飾產業園電商帶貨。
馬關縣村播學院篾廠鄉直播點自6月成立以來,累計銷售額破50萬元。
今年以來,文山州學習運用 千萬工程 經驗,在全州啟動培育 萬名村播 促農增收行動,以培育 萬名村播 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村直播電商隊伍建設,打造文品出山、助農增收新賽道。上半年,全州網絡零售額實現39.73億元、同比增長31.38%,其中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實現13.05億元、同比增長119.1%,增幅排全省第一,電商直播促農增收作用日益突出。
從田間到鏈上, 新農人 嘗甜頭
雨后的荷塘邊,趙凱晨身穿壯族傳統服飾,架起手機,擺上水竹花傘,開啟了直播。 傘上的圖案是我們壯族的壯錦,有人丁興旺的寓意,送親戚送朋友都很好。 趙凱晨是丘北縣壯學會理事長,多年潛心學習和研究壯文化,介紹產品時,對民族文化信手拈來,吸引了不少網友觀看。
今年5月,趙凱晨挖掘當地壯族水竹花傘資源,在家鄉丘北縣官寨鄉白馬村委會石汪村建成水竹花傘非遺制作工坊,通過訂單式生產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趙凱晨介紹,為解決產品銷路,他開始嘗試走線下直銷、線上帶貨的模式。可剛開始接觸直播時,他一度想要放棄: 不懂怎么表達、引流、后臺運營,對平臺規則也不熟悉,粉絲量也漲起不來。
漲粉賣貨得靠技術。今年5月,丘北縣培育 千名村播 助農增收暨 阿諾 公益直播培訓班一期正式開班,吸引了60余位農戶、返鄉創業青年參加,趙凱晨也抓住機遇加入培訓班。
通過 理論+案例+實操 的專業培訓,才知道直播有這么多門道,學習了內容規劃設計、語言表達、互動技巧,培訓效果特別好。 培訓短短兩個月,趙凱晨的賬號粉絲量就達到了1.5萬,月銷售額達5萬余元。
今年以來,文山州制定 萬名村播 促農增收工作方案和任務清單,采取政府搭臺、行業主導、群眾主體、市場運作的方式,組織涉農企業、大學生村官、鄉村致富帶頭人、村組干部、返鄉創業人員等重點人群,圍繞短視頻剪輯、網絡店鋪開設、帶貨直播等電商實操技能開展培訓,全州共成立村播學院8個,開展培訓15期,累計培訓1390余人次。如今,越來越多農民主播拿起手機帶貨,為農產品出山闖市場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廣南縣南屏鎮集鎮上,小花家土貨直播間在下午兩點準時開播。直播間里,兩名主播介紹著牛肉各個部位的區別,還有專人負責切割、下單、包裝、售后。因牛肉品質佳,直播間已積累了不少粉絲和回頭客。
過去,村民賣牛往往得拉到大牲畜交易市場進行售賣,銷售渠道單一,運輸成本也不低。小花家土貨直播間落地南屏鎮后,村民在家門口就能賣出牛。 牛肉銷售淡旺季明顯,淡季時每天3頭牛左右,旺季能達到8頭以上。從去年開播至今,搭建了兩個生鮮肉直播間,線上賣出600余頭牛,總銷售額突破500萬元,效果非常不錯。 小花家土貨直播間負責人唐剛介紹。
今年,廣南縣開辦村播學院,地方政府對電商直播的重視讓唐剛對未來的直播事業信心倍增。 我們的直播間成為 村播 培訓的實訓基地,也能解決我們缺乏主播的問題,期待越來越多的個體和企業加入,聚合資源,讓更多優質農產品出山。 唐剛說。
從單打獨斗到抱團出海,孵化更多 農網紅
在文山州,剛啟動不久的 村播學院 已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中展現了巨大潛力。如何以 村播 撬動大產業,讓小產品融入大市場,關鍵要靠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的有機結合。
在文山市 七小二 電商直播基地,李永芳支起手機支架,打開風甜蔬果直播間,坐在堆成小山的七彩小辣椒旁開始了直播。在她身后,稱重、裝箱、開單、發貨,工作人員忙得不可開交。
李永芳是文山市 七小二 公益直播培訓培養出來的本土村播,直播銷售額最多的一天達到了12萬元。在文山市 七小二 電商直播基地里,像李永芳一樣通過參加 七小二 公益直播培訓上崗的優秀主播還有11位,單日最高銷售6000單,月銷售可達4萬單,銷售額超105萬元。
為完善村播培育體系,文山市 七小二 村播平臺整合資源,通過縣級融媒體中心與專業培訓機構、MCN機構合作,探索 1+N 的培訓模式,對有潛力的主播進行跟蹤孵化,打造集人才培訓基地、直播中心、公益助農于一體的直播基地。
基地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對主播的培訓孵化上。 文山市全宇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 七小二 電商直播基地負責人王世飛介紹, 直播并不像看起來那么簡單,選品、產品供應、訂單運營、倉儲管理物流等各方資源都要調動起來,基地所做的就是盤活資源,為村播建立起完整的直播生態鏈。
以直播基地為平臺,相關部門整合全市的農特產品資源,儲備了一批合作社、龍頭企業及商業協會作為供應鏈資源池,充分發揮產銷對接、資源調配優勢,為直播基地提供完善的產品供應體系和系統的服務,讓 七小二 直播助農模式不斷進步。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