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古色古香的鎮溪祠古戲臺。
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 永遠嘗注碑 記有: 從來莫為之前雖美弗,彰莫為之后雖盛弗。傳我寺廣修宮宇以來,增置神田、鐘鼓,招立廟典禮奉。又復營建戲臺一座,此誠之前美而益彰也。 表明戲臺歷經興衰。據村中老者回憶, 是日興隆之際,煙炮游街,日則演名戲于數上,夜則燒炮于山崗,人山人海之眾 ,一派繁榮景象。2003年5月20日,乳源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公布古戲臺為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對鎮溪祠古戲臺進行了修繕;2008年,廣東省人民政府公布鎮溪祠古戲臺為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鎮溪祠古戲臺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夯土與青磚筑墻,懸山式頂,穿柱式梁架,懸空式木結構戲臺;面寬8.4米、深6.5米。用木板相隔成屏風式前后臺,中間有一小門出入,兩側也有門通戲臺,戲臺兩邊及回廊有欄桿。戲臺上澡井繪有八仙物件彩圖和龍舞彩圖。
戲臺與祠內的廟臺相對而立,中間有一塊空坪,地面鋪設鵝卵石。戲臺與廟兩側的廂房(或叫耳房)設有一道半圓磚卷門和圓光券窗相對應,以廂廊連接相通,使建筑聯成一個四合院式的整體。
廟臺正殿前有寬7.6米、深6.8米的院坪,院坪兩邊是二層高的廂廊,廂廊有磚柱承重,二層樓面鋪設木樓板。正殿前有碼頭下院坪,正殿設前后金柱和前檐柱,柱腳置石柱礎,穿柱造梁架,后墻前設神龕。現存碑刻5通,分別是嘉慶八年捐款碑、嘉慶眾信捐田碑、嘉慶十五年永遠嘗注碑、道光六年永遠戲金嘗田碑、光緒元年奉田碑,廟臺現存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的石香爐一座。
永遠嘗注碑立于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高52厘米、寬32厘米,青石質。碑文楷書,陰刻,有序文和捐資人姓名,序文記載鄉民購置田產以保證在鎮溪祠舉行各種慶典活動時之費用的事實,保存完好。
永遠戲金嘗田碑立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高82厘米、寬52厘米,青石質。碑文為楷書,明刻,全文約200字,記載自嘉慶十二年(1807年)至道光六年(1826年)的19年中,題奉戲金銀的使用說明以及之后的使用原則,保存尚好。
鼓腹石香爐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雕制,青石質,用一塊石料雕制而成,分三個層次,通高69厘米。上層為香爐盤,圓形,口徑30厘米;中間做成鼓腹爐身,高30厘米,周長91厘米;下層為爐座,方形,高30厘米、邊長30厘米。
經過調查,早期,戲臺與廟臺相望,中間為空坪,現在連接戲臺和廟臺的廂廊為后期加建。從碑文中看出,古戲臺歷來受村民重視,是古代村民文化活動的重要載體。在古代白天舉辦的戲劇表演中,廟臺、空坪四周圍滿了看戲村民,后因加建廂廊,限制了看戲村民,戲臺逐漸被冷落。
近年來,乳源文廣旅體局加強對古戲臺的保護,劃定了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加強周邊環境整治和文物本體保護,持續盤活文化資源,讓古戲臺 活起來 。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