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儼少(1909年6月26日-1993年10月23日),原名陸同祖,字宛若,號缶廬,出生于
上海嘉定縣南翔鎮,是中國近
現代著名的中國畫家、山水畫家、教育家。
陸儼少的藝術生涯涵蓋了多個重要階段和成就。他于1926年入讀
無錫美術專門學校,1927年師從馮超然學習中國畫,奠定了其繪畫基礎。1950年,他創作了《杜陵秋興詩意圖》,1959年完成了《 杜陵人蜀詩冊》和《古意山水圖》,這些作品展現了他深厚的傳統功底和對自然山水的深刻理解。1972年,他創作了《 宋人詩意冊》和《 幽谷寒松圖》,進一步豐富了他的藝術風格。1977年,陸儼少調任至
浙江美術學院,并在1980年被聘為教授,1984年擔任
浙江畫院院長,這些職位進一步推動了他的藝術發展和教育貢獻。
陸儼少的繪畫作品以山水畫為主,尤其擅長表現自然山水的雄偉與細膩。他的山水畫作品如《 朱砂沖哨口》《 層巒暖翠》《 峽江險水圖長卷》《 雁蕩云瀑圖》等,展現了他對自然景觀的深刻理解和獨特表現力。他的畫作中常運用大塊留白和墨塊技法,以表現云水變幻和山川的氣勢。
除了繪畫,陸儼少在書法和詩文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他主張中國畫創作應三分畫畫、三分
寫字、四分讀書,強調書畫同源的理念。他的書法作品獨創一格,融合了傳統與個人風格,展現了他深厚的文化素養和藝術造詣。
陸儼少的一生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創新的體現。他的藝術生涯不僅豐富了中國畫壇,也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和精神遺產。他的作品和理念至今仍對中國畫的發展產生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