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新華社北京9月17日電 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新中國成立75周年文化發展成就綜述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黨和人民偉大斗爭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凝聚億萬人民為新中國發展不懈奮斗。
新中國成立75年來,社會主義文化發展之路愈走愈寬廣,為民族復興積蘊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人民至上
2024年2月,北京人藝經典話劇《茶館》再次登上舞臺。自1958年首演以來,這部北京人藝的“看家戲”始終經久不衰、一票難求。
《茶館》不僅深刻刻畫出舊時代的黑暗與痛苦,暗示了新世界對當時民眾的迫切性,更以詼諧幽默的京味兒語言展現不同時代的風土人情和市井生活。
源于人民、為了人民、屬于人民,是社會主義文藝的根本立場,也是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動力所在。
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一窮二白邁入大繁榮大發展的新時代,文藝為人民,是貫穿新中國文藝史的精神脈絡。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們讀著《創業史》,唱著《我們走在大路上》,心潮澎湃投入建設大潮;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家聽著《在希望的田野上》,讀著《平凡的世界》,看著《渴望》,滿懷熱情投入時代洪流;進入新時代,人們在電視劇《大江大河》、電影《流浪地球》中,感悟一個大國的氣度與創造。
75年來,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多彩,文化軟實力大幅提升。
文藝創作精品迭出——
從《紅色娘子軍》《野火春風斗古城》《天云山傳奇》《廬山戀》,到《黃土地》《秋菊打官司》《甲方乙方》《長津湖》;從《許茂和他的女兒們》《組織部來了個年輕人》《白鹿原》,到《繁花》《人世間》《雪山大地》……文藝創作者堅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一系列精品佳作回應時代主題和人民心聲。
文化服務設施不斷完善——
新中國成立初期,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極其短缺,1949年,全國公共圖書館僅有55個、博物館21個。2023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246個、博物館6833個。我國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步,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撐。
文化產業繁榮發展——
自2003年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到全面展開,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新業態迅速興起。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9515億元,文化服務業支撐作用增強,文化新業態行業帶動效應明顯。
著眼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高質量文化供給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