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10月10日,以“共話文博技能人才培養 凝聚未來磅礴發展之力”為主題的四川省文物修復技能人才高質量發展交流活動在德陽市廣漢市三星堆舉行。活動由四川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文物局指導,德陽市人民政府主辦,德陽市人社局、市文旅局承辦,旨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總結四川省文物修復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成果,把握大考古時代機遇,凝聚文物修復技能人才發展共識。
此次交流活動的一大看點即政府部門、文物保護機構、高校等“三方”共同參與,各施其力,以期形成對文物修復人才更有效的托舉。活動上發布了《支持三星堆文物保護人才建設十大措施》,包括建立定期需求分析制度、多層次引進文物人才、加強人才隊伍培育、打造技能認定等級機構、暢通技術技能人才發展通道、完善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建設科技創新平臺、搭建學術交流平臺、組織技能競賽平臺等,將由德陽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文旅局等部門聯合實施。活動現場,開展了文物修復人才“大師帶高徒”結對簽約儀式,金器保護修復專家——原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馬燕如,青銅器修復專家——三星堆博物館副研究館員、大國工匠郭漢中分別與四位“高徒”鄭重簽約,結以同道。
文物修復是一門架起連接古今的橋梁,探究歷史細部的手藝之學,需要耐心與呵護,更需要高超的專業技能。站在更廣的視野,本次交流活動,還志于建立更為科學的學科。國家博物館文保院、四川省博物館考古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館的文物專家代表就文物修復人才培養的成果、困境、未來方向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四川省人社廳、河南省人社廳相關處室負責人就當前文物修復人才的政策支撐情況作了細致介紹;上海博物館文物保護科技中心相關專家、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教授等參與交流。專家學者結合國內外文物保護和人才隊伍建設情況作深入研討,對文物修復人才“選育評用”全鏈條的重點難點給出了體系化、創造性的意見,未來應將文物修復人才朝著復合型、高技能人才方向培養,在考古學、歷史文化學、材料學、化學、物理、美學等跨學科知識融通的基礎上,夯實基礎研究和數據積累,著力于現代化修復技術的引入和探索,強化文物機構、高校、職業院校的協同培養,加大對人才隊伍的激勵,充分釋放文物修復領域的新質生產力。
此次活動是四川省首次舉行的聚焦于文物修護人才培養的專項交流活動。四川作為文物資源大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利用,各級部門、機構、高校聯動合作,為“文物+技能”“文物+旅游”“文物+科技”灌注了新的活力。文物保護人才是專才,也是通才,此次活動搭建的省內外相關部門、機構、高校的交流平臺,開啟了常態化協同篇章,將本著“匠心”,以歷史與傳承的守望之志,建立良性循環的合作機制。當天下午,與會人員前往四川省唐飛、郭漢中文物修復保護技能大師工作室及三星堆文物發掘、修復、陳列等技能實訓現場參觀。(德陽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供圖)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