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談電話
400-6060-805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近年來,陜西錨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全面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堅決穩住能源生產基本盤,不斷強化能源工業支撐力,走出一條具有陜西特色的轉型發展之路。
更高端 礦井裝上“智慧腦”
從“人控”到“數控”,從“少人”到“無人”,由智能技術代替傳統的人工操作,已成為常態。
動動手指,點點鼠標,“穿著西裝把煤采”……陜西陜煤曹家灘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曹家灘礦業”)智能生產調度指揮中心內,幾名操作人員端坐在電腦前,面前的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10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工作面采、掘、機、運等各個生產環節的運行情況。
曹家灘礦業智能生產調度指揮中心。
距離地面垂直距離300米左右的采煤工作面,煤厚10.2米。轟隆聲響,水霧飛濺,一臺智能采煤機旋轉著齒輪破開煤層,掉落的煤炭集體“乘坐”刮板輸送機,被運往皮帶上繼續前進,匯聚成一條翻滾的“烏金河”。
10米超大采高智能綜采設備在井下作業。
“40分鐘一刀,一刀過去300米,割下3000多噸煤,能裝滿一列50節的火車……”曹家灘礦業副總經理劉江斌比劃出一個Z字,向記者描述該設備的運行模式,“它是后退式采煤,像切面條一樣,一溜切完就是一刀,日產最高有5.8萬噸。”
膠帶運輸隊集控中心內,工作人員監控井下皮帶運行情況。
走進膠帶運輸隊集控中心,井下巷道皮帶的實時運行情況,盡在一塊塊電腦屏之中。“現場不需要人,他們只負責坐在集控室調度,穿著西裝就把皮帶看了。”劉江斌笑著拍拍操作人員的肩膀。
近年來,曹家灘礦業不斷提升礦井智能化水平,推動煤炭采掘裝備向“智造”升級。
掘進1米只需要12分鐘,月進尺1800米左右……井下300米,一臺100多米長的鉆錨一體化智能快速掘進成套裝備,旋轉著滾筒破開煤層,一邊向前掘進,一邊支護巷道。井上的煤礦調度分控中心,操作人員通過鼠標就能精準指揮這套裝備。
智能快掘裝備4.0在地面聯合試運轉。
“從1.0到4.0,智能快掘裝備實現了‘探、掘、支、破、運’一體化作業,安全性和效率均大幅提升。”劉江斌表示,“做到無人值守、有人巡查、機器人巡檢,曹家灘礦業的智慧礦井建設,讓礦工從井下轉到井上,從此告別‘灰頭土臉’。”
更多元 “烏金”會“七十二變”
一塊煤如何做到“七十二變”?走進陜煤集團榆林化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榆林化學”)的生產現場,入目一片高塔林立、釜罐錯落、管廊縱橫。在這里,一塊黑色的煤,能夠變成清澈透明的液體,進而做成瓶子、衣服等,無色無味,卻無處不在。
鄂ICP備12009549號 版權所有: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武昌丁字橋
聯系電話:13807210624 15871688830 400-6060-805 技術支持:湖北新美廣告有限責任公司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