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墻體廣告 雨后初晴,
漢口中山公園里晨練的人多了起來。
88歲的王作魁緩慢
移動著腳步,百米外,54歲的大女婿李詩誠張開雙手鼓舞白叟跨步。白叟家吐吐舌頭,顯露孩提般的笑容。
不下雨的日子,李詩誠簡直每天都推著岳父來公園漫步,讓白叟在新鮮空氣里操練走路。白叟中風癱瘓21年,大女婿也照顧了他21年;近9年來,更是住在一同,煮飯,喂藥,剪指甲,換尿袋,保姆般形影不離。
誰說“久病床前無孝子”,王作魁中風癱瘓21年,女兒和女婿們來得比以往更勤,每周五更是雷打不動的全家大聚會。鄰居們仰慕說:“親兒子都做不到的事,王爹爹的女婿們都做了。”
每周五家庭團聚
是兩個白叟最等待的日子
“你叫啥姓名?”
“王作魁。”
“老家在
山西嗎?”
“不對不對,在
山東。”
10月21日上午8點半,楚天都市報記者來到
中山公園時,李詩誠正在跟岳父王作魁談天。李詩誠說,今天有風,老爺子簡單打瞌睡受涼,跟他說說話,能夠提神。
不遠處的一處亭子里,傳來咿咿呀呀的唱戲聲,王作魁的目光被招引曩昔。李詩誠立行將輪椅推曩昔:“老爺子愛熱烈,最喜愛聽戲。”
過了11點,李詩誠推著岳父回家。每周五比往常回家要早一點,李詩誠要預備晚上的家庭大聚會。
在萬松園路89號一棟老公寓樓,81歲的岳母隋明花也和老姐妹漫步回來了。隋婆婆和記者聊起家庭往事,白叟言語明快,提到舊日艱難處也一笑而過。
1955年,在
山東東營黃河入海口的一個小村莊,20歲的隋明花首次見到了鄰村后生王作魁。 “他話不多,很忠厚。”那次相親后,她的心就系在了他的身上——那時候,27歲的王作魁已從戎10年,從抗日戰爭戰場一向打到全國解放,在她心目中王作魁 是一個抗日英豪。兩年后,兩人成婚,3年后她作為隨軍家族來到
湖北英山。1965年王作魁改行到
武漢,兩人一同在教學系統作業,1983年王作魁在
武漢市 第62中學副校長任上離休。兩人有4個女兒。
1991年7月的一天清晨,隋婆婆發現老伴中風怎樣也喚不醒。那一天,女兒女婿們都趕到
醫院守了一天一夜,直到白叟蘇醒。女兒女婿們輪班等待照顧,白叟逐漸好轉。不料1995年,白叟再次中風,從此說話艱難,簡直癱瘓。
從那一年起,星期五變成兩位白叟最等待的日子——女兒女婿們這一天都會帶著孩子齊聚在父親媽媽家,除了出差等特殊情況,簡直每周不落一人。
21日下午6點多,下了班的女兒女婿外孫外孫女們連續踏進家門,最終進來的是家住
武昌南湖的四女兒,周末晚頂峰堵車,她在路上花了近兩個小時。隋明花白叟點了點人數,14人,樂呵呵地招待咱們:“來吧,就餐了!”
放棄生意來盡孝
岳父的目光大女婿看得懂
大女婿李詩誠已做好一大桌子菜,有岳父獨愛的鱸魚和南瓜糊。
“我給姥爺喂飯吧。”大外孫女李婳婧挑出魚刺,一口一口喂到姥爺嘴里。白叟樂得大口吃著。
吃完飯,大女婿端來溫開水預備給岳父岳母喂藥。電視柜下放著一個大盒子,里面規整堆放著幾十個裝著各色藥丸的瓶蓋。兩位白叟每天都要吃七八種藥,怕白叟忘了,他每周會提早預備好,按早中晚的次序擺好。
“咱們家最佳的女婿,是大姐夫。”二女婿萬紅星說,大姐夫這些年來不簡單,他打心眼里敬佩。
李詩誠是土生土長的
漢口人。上世紀90年代他下崗后到
廣東做小生意,1996年,李詩誠和愛人商議后,停了自個的生意,回漢照顧岳父。
“那時候,妹妹和妹夫還小,作業都忙,咱們是老邁,應當照顧白叟家。”大女兒王紅艷說,李詩誠是家中獨子,成婚前廚房都沒進過,如今煮飯手工是全家最佳的。
在咱們眼里,年過半百的李詩誠,照顧白叟比女兒們還詳盡——
岳父要吃生果,他買回梨子、蘋果、地瓜,打成糊一口口喂到白叟嘴里;岳父不習慣用吸管喝酸奶,他把酸奶倒到碗里,用勺子喂給白叟喝。
說話間,王爹爹“嗯”了一聲,李詩誠馬上起身扶起岳父,一步步挪進衛生間。“父親要上廁所了,20多年來,兩人很默契,父親一個目光他就知道要做啥。”王紅艷說。
隋婆婆還記得,王爹爹第2次中風后,在床上一連躺了兩個多月,每天便秘。見白叟難過,李詩誠就自動用手幫他摳出來。
二女婿常當司機
三女婿請白叟看楚劇
說起二女婿和三女婿,隋明花也是滿口夸獎。
王作魁首次中風的那天早上,二女婿萬紅星恰好來到家中。那時候,萬紅星仍是準女婿,正在和二女兒王紅霞熱戀。發現白叟中風,二女婿立行將岳父扶到車上,加足油門送到
醫院。白叟脫離生命危險到通常病房后,二女婿又和大女婿輪番守夜照顧。
“那時候,大姐夫和我相同,也還沒有‘過門’。”萬紅星笑著說。他也當過兵,在岳父中風前,兩人常在一同談天。
萬紅星在律師事務所作業,平常很忙,但每逢岳父岳母有需求,他都第一時間趕過來。“簡直每次老爺子住院,都是他當司機,送來送去的。”隋明花說,二女婿還托人請最佳的醫生為白叟治病。岳父和岳母80歲大壽,都是二女婿安排,在“最佳的酒店”請全家人吃了一頓。
三女婿馮敏,是
武漢市楚劇院表演團團長。岳父喜愛聽戲,中風前常在家中拉幾段二胡。每逢楚劇團 有表演,三女婿都會給岳父岳母留票。前不久,岳父才去看了楚劇院新排的《萬里茶道》,曾經演小生的三女婿,這次應戰老生,扮演一位老和尚。外孫馮清源陪姥 爺看了這出戲,他說,姥爺看得很高興,如同認出了父親,還用手指了指。
“咱們平常太忙,主要是大姐夫和大姐在照顧爸媽,咱們很感激,還蠻欠好意思,蠻愧疚。”三女兒王紅斌說。
大女兒王紅艷說,每周六周日,二妹王紅霞、三妹王紅斌、四妹王紅英會輪番過來照顧父親媽媽,陪他們逛公園,給他們買牛奶生果。“父親喜愛吃蛋糕,三妹每次都買一大堆來。”
鄰居晚上來串門
鄰居們都仰慕這一咱們子
晚飯后,一咱們人坐著談天,電視機里正在播放紀錄片《長征》。電視機旁的櫥柜上,擺放著王作魁白叟的各種紀念章,最新的一枚是上一年政府頒發的抗戰成功70周年紀念章。
大女兒王紅艷說,父親是個典型的武士,話不多,年輕時心思都用在工作上。家里的事,媽媽隋明花付出了許多。
說起媽媽,最使女兒女婿們津津有味的,是她向女兒們教授的處理婆媳關系的經歷。
1957年隋明花和王作魁成婚后,沒有當即隨老公到部隊,而是一個人守在老家,照顧老公70多歲的老媽媽。
“婆婆身體欠好,身邊沒人照顧,我是媳婦兒,理所應當留下來。”隋明花說,婆婆待她如親生女兒通常,擔心她睡覺冷,就把家中的新被子都給她鋪上。早上她還在睡覺,婆婆就起床為她做早飯。后來,婆媳倆在一張床上睡了3年。婆婆病故后,隋明花才隨軍來到老公的部隊。
幾個女兒還待字閨中時,隋明花就用自個的經歷教學她們,要像對自個的媽媽相同對婆婆,處理好婆媳關系,家庭才美好。
“咱們幾姐妹婆媳關系處理得都挺不錯,我和我婆婆從來沒有紅過臉。”大女兒王紅艷說道。幾個女婿聽到,也都點頭。
晚上8點,鄰居賀力宏過來串門。
“我路過,聽到屋里好熱烈就進來了。”賀力宏說,鄰居鄰居們都仰慕這家人,仰慕王爹爹有這么多的好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