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陽墻體廣告 據《襄陽日報》記者 張瑩 丁俐 通訊員 江偉兵報導 火熱節省,隆重喜慶;不請明星,讓老大眾唱主角,展城市新風尚;濃郁襄陽味道與自創云南歌舞交相輝映……昨夜,襄陽春晚精彩表演。環繞漢江流域基地城市建設,春晚以大眾視角展示一年來城市及市民日子一日千里的變化,展望新一年夸姣出息。來自襄陽、云南的文藝工作者以歌舞、相聲、說唱等方式,為廣大市民奉上精彩的視聽盛宴。
身著玫赤色運動裝,跳起舞來生機四射,24位來自老年大學藝術團的阿姨帶來的廣場舞《襄陽大拜年》,讓人不相信她們都是現已退休的人。一個多月前,她們參加了《襄陽春晚我來秀》節目,最終從200多個節目、40余個民間藝術團隊和個人中脫穎而出,登上了春晚的舞臺。表演者武愛華介紹,上一年全市新增很多公園、廣場,讓大家休閑有了新去處。她們想經過在春晚的舞臺上跳廣場舞為我市的惠民工程點贊。
襄陽春晚總導演劉穎介紹,晚會主打大眾牌,11個節目中近對折由市民自導自演,會集展示襄陽公民昌盛向上的精神風貌和欣欣向榮的幸福日子,表現襄陽文明開展的昌盛。
帶著“彩云之南”的新春祝愿,伴隨著愉快的旋律,來自云南文投集團的藝人們身著鮮艷的彝族服裝,為襄陽觀眾表演原汁原味的彝族舞蹈《花腰快調》。《花腰快調》起源于云南紅河地區,舞蹈的音樂和動作已傳承幾百年,是節日或許豐收、喜慶時間的必備節目。
《射雕之鐵血襄陽》以雙人舞和群舞展示郭靖與黃蓉的愛情故事,以及襄陽保衛戰氣勢磅礴的戰役畫面。群口相聲《諸葛亮再出山》詼諧詼諧,共同的構思、濃濃的襄陽味兒贏得一片叫好聲。
云南雜技《臺圈》的表演者從2米多高的連環鐵圈穿過,大氣的編列、驚險刺激的翻跳動作、熟練默契的合作讓觀眾耳目一新,現場響起火熱的掌聲。表演者張雷介紹,雜技《臺圈》在傳統雜技節目“地圈”的基礎上打造,演繹古代士兵疆場演武的場景。
寫襄陽,唱襄陽。《北街形象》、《黃酒飄香》、《牛雜面小唱》……襄陽自創歌曲聯唱酣暢淋漓地展示了襄陽深沉的文明神韻和地方特色,引起了現場觀眾的激烈共識。
風俗情景劇《傳菜》是保康縣文明館工作人員在底層采風時偶爾發現的資料,后經盡心打磨,安排業余文藝主干仔細排練成一個精彩的節目。傳統的音樂元素加上行云流水般的傳菜動作,瞬間把觀眾帶到喜慶的春節空氣中。
晚會半數以上節目融入了襄陽傳統的風俗民俗,我市一些著名景點也作為布景出現在舞臺上。《魚戲蓮燈》取材于襄陽傳統滾燈舞,一起參加魚兒嬉戲的場景,展示了漢江美景。
云南特色舞蹈《團結花開心向黨》則表達了在黨的帶領下,各族朋友攜手奔向夸姣未來,共圓“我國夢”的主題。雖然是首次到襄陽,但云南省歌舞劇院副院長錢學濤對諸葛亮躬耕隆中、郭靖與黃蓉的故事非常了解。他說:“希望兩地的文明交流能夠愈加頻頻,歡迎襄陽的藝術家到云南進行文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