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瀘州墻體廣告 提起李申學,江陽區江北鎮干壩村的群眾都不由的豎起大拇指,“有了他,我們才學會科學養殖,日子才越來越好!”李申學自1982年初步“沉迷”上養殖后,就和魚有著格外的緣分。他說他便是個養魚的,卻帶領建立的江北特種水產養殖協會計劃逐年擴展,完結銷售收入上千萬;他說他是個一般的村干部,卻帶領著全村村民打開格外水產養殖股動全村群眾致富。
學用聯絡 變成科技養魚致富能手
1982年,李申學初步揣摩起了養魚,在周邊搞起了第一口魚塘。“那個時分沒閱歷的,一邊喂魚我就一邊學。”由于種種原因,第一口魚塘養殖了不久就出現了疑問。養魚面臨的難題很多,難題對于有的人來說是絆腳石,但對于李申學來說卻是跋涉的動力。
通過長期的自學和實踐研討,1992年,李申學又在方山搞起了漁業養殖。“買了很多書回來學習,那個時分一門心思就在想咋個把這個魚養好。”通過喫苦的研討,喜獲豐收。初度成功讓他償到了養魚的甜頭。從此,李申學就再也沒有放下過和魚的緣分,一養便是幾十年。
1995年,適逢本村高院墻水庫在全鎮招標承包,李申學同志憑著自個的養魚閱歷,抓住機遇,大膽招標,充分發揮自個學到的養魚技術,率先在承包的水庫上初步了江北鎮首例名特優網箱養魚,當年就獲得了成效,收入達6萬余元。1996年,在本來喂養品種的基礎上,增養了美國江團、大口鯰魚等新特品種。1997年、1999年和2000年,依據商場的需要,又分別增加了
武昌魚、天峽紅鲴、鱘魚和桂花魚等,年收入均在8—10萬元之間,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群眾都說:“李申學養魚整住了!”。從此,李申學這個名字響徹附近縣區。
研討養殖 他是致富的領頭人
2004年,
瀘州市康達水產養殖專業協作建立了,李申學被我們推選為了會長。“他當會長我們一百個定心,他是我們的養魚能手,不交給他交給誰。”村民楊學江是李申學的鄰居,共處十多年,天天看著李申學圍著魚塘從早到晚沒有停歇,他心里了解,村里致富就靠他了。
不只變成了協作社的會長,李申學被我們推選為了村支書,“當時我接手的時分,村上仍是負債的狀況,我的使命很首要啊。”為了改動村里的狀況,協助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他活潑推動村里養殖業的發展,確立了“調整全村產業結構、打開格外水產養殖股動全村群眾致富”的奮斗目標,他大膽承包52畝成片地,出資近45萬元建成瀘江漁場,專門喂養優異價高的鯰魚、天峽紅鲴魚等特種水產品,當年就獲得近10萬元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