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瑪依墻體廣告 我叫阿布力米提·依明,出生在一個教師之家,父母和幾個兄弟都是教師,只有我一人跑來克拉瑪依干石油。我是個喜歡熱鬧的人,但是剛來這里時只能“享受”安靜,因為那時我一個人上班、下班、吃飯再上班。
現在不同了,我在這里娶妻生子還有一大幫同事、朋友和徒弟們,一到過節他們都來給我拜年,我們一起熱熱鬧鬧地喝酒吃肉,克拉瑪依也真正成了我的家。
現在我最期待的就是古爾邦節,因為那天,我的一家人都會來我家,我們熱熱鬧鬧一起過節。
一晃眼,我來到克拉瑪依已經22年了,我也從孤身一人的毛頭小子,變成擁有一大家子“親人”的一家之主。
時鐘撥回26年前,填報高考志愿時,因為覺得地質專業挺好玩,可以經常跑野外,我便只身離開了那個空氣里飄滿果香和木卡姆音樂的家鄉莎車縣,前往新疆石油學院學習石油地質。
也許是天性使然,生來就閑不住的我,從此開始了長達二十幾年的奔波——在準噶爾盆地勘探石油。
1993年,大學一畢業,我便來到克拉瑪依,一開始先在測井公司實習,我跟著電測隊跑遍了瑪北油田,兩輛車,七八個人,搬儀器,跑現場,邊學邊干,4個月后我總算摸到點門路了。
第二年春節后,我被分到了勘探開發研究院區域勘探室真正開始了我的石油勘探生涯。
剛到區域勘探室工作的那三四年,我幾乎都在跑野外,和豐、精河盆地、塔西南、和什托洛蓋等地都被我跑遍了,跑一次野外,短則的兩三周,長則兩三個月。
1996年我跟著區域勘探室里的6個師傅,開著兩輛車,一頭扎進精河盆地,開始了野外調查。在對精河盆地勘探調查完之后,也算是機緣巧合,本來要匯報調查結果的師傅臨時有事回老家了,當時的主任看我在整個調查過程中表現不錯也很好學,就打算讓我去匯報。
我知道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可是那時我才工作三年,從沒上臺匯報過,難免有所顧慮。跟我一起調查的師傅們看出我的擔心,他們與我一起整理研究資料,幫我熟悉研究成果,制作十幾張投影膠片和三張地質大掛圖。
歷時一個月,我在師傅們的幫助下終于完成了《精河盆地野外地質調查綜合評價》的匯報工作,我第一次獨自給石油管理局和勘探開發研究院的領導們匯報,我自信沉穩的匯報表現給領導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年之后,我便開始陸續負責一些小型課題的研究。為了更好的適應工作,1998年至2001年我陸續脫產參加了俄語學習班和勘探專業培訓。
2001年7月我開始負責國家、股份公司“十五、十一五”重點攻關研究項目“準噶爾前陸盆地油氣富集規律與勘探目標評價”,這個研究一研究便是近十年時間。
這十年間,我還不忘培養年輕人。一有機會我便帶徒弟們到巖心庫房查看巖心、選樣,手把手教他們怎樣從現場第一手的寶貴資料中如何識別沉積相、如何進行儲層的評價分析。在日常工作中,我會有意給徒弟安排一些井位論證和其他匯報材料的多媒體制作工作,讓徒弟領會論證一個井位的思路。
如今,我的徒弟們已有4人成為項目長,多數都已是科研骨干,而我也從一個心懷地質的“傻”小子成長為勘探開發研究院勘探所副所長,開始從事準噶爾盆地的前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