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刷墻廣告 青磚建造的城門、仿古的八角城樓、充滿古建筑色彩的集鎮……位于青海省東部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古鄯鎮,素有“青海東大門”之稱,曾是歷史上唐蕃古道和絲綢之路南路途徑的驛站,又稱“古鄯驛”。
初夏時節,古鄯境內的樹木已經郁郁蔥蔥,遠處聳立的高山,映在藍天白云下,如同一幅山水畫。走進古鄯,臨街的集市繁華熱鬧,商店門面均采用復古的青磚建造,尚在修繕的城隍廟依舊延續復古的風格,整個小鎮散發著悠悠古韻。
《新唐書·吐蕃傳》曾記載,長慶元年劉元鼎出使吐蕃,走的路線為“逾成紀、武川,抵河廣武梁。……至龍支城……過石堡城。”其中龍支城便在古鄯境內。
古鄯鎮鎮長王福昌告訴記者,古鄯鎮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東漢和帝時曾在這里筑龍耆城,據資料記載,唐朝屬鄯州,明洪武十九年設西寧衛古鄯驛,民和建縣前為碾伯縣所轄老鴉峽古鄯堡,建縣后設古鄯鎮。
今年47歲的陳海民世代居住在古鄯鎮山莊村,緊鄰七里寺風景區。過去他們常年在西寧附近打工謀生,如今他正和家人籌劃著開個農家樂,把外出打工的兒子陳永忠喊回來一塊兒干。
“去年來七里寺自駕游的人和車特別多,我就想開個農家樂,現在高鐵通了,游客更多了,正是做生意的好時候。”陳海民說。
有同樣想法的村民毛德雄說,只要支起帳篷,做些燒烤和家常菜,簡單的農家樂就能開起來。
2014年底,橫貫甘肅、青海、新疆三省區的蘭新高鐵全線開通,途經青海的第一站就是民和,為境內的古鄯鎮帶來不少游客。
“一直想乘坐高鐵,加上最近腸胃消化不好,我就來喝點“藥水泉”的水試試,順便感受下古城。”來自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64歲的趙大媽說。
趙大媽口中的“藥水泉”在古鄯鎮七里寺景區,民間傳說,唐代文成公主遠嫁吐蕃進藏時翻山越嶺,路過此地因水土不服,皮膚出現紅腫過敏。當地一位放牧的老翁送來一碗泉水,讓公主飲用或擦洗身體。不到三日,公主身上的紅斑全消,當地泉水從此得名“藥水泉”。
如今的“藥水泉”不僅滋養著附近的百姓,也吸引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古鄯有集森林景觀和‘藥水泉’為一體的七里寺自然景區,也有城隍廟、古城等人文景觀,隨著交通越來越便利,來自省外的游客越來越多。”王福昌說。
古鄯鎮黨辦主任羅永昊介紹,過去鎮里有包含城隍廟、玉皇閣、萬佛寺、石佛寺、娘娘廟等在內的“古鄯八景”,傳說八景建筑華麗、奇特,有七百年歷史,后因戰亂被毀,只留存城隍廟。現在,城內正在重建部分被毀的“古鄯八景”,逐步恢復古城原有的輪廓。
王福昌說,下一步打算依托“藥水泉”和城隍廟等旅游資源,發掘古鄯驛站的文化韻味,打造文化生態旅游名鎮,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