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寶雞墻體廣告 如果說2年前,四川人傅有門在寶雞眉縣考察投資建設鋁材廠時,還有一點擔心的話,2年后的今天他已經在慶幸自己當初的這個決定了。從工廠動工建設開始,僅僅4個月的時間第一條鋁材生產線便開始投產,在他驚詫于企業建設速度之快的同時,也讓他對眉縣投資環境有了更多的感受和體會,“從最初的考察到企業建成投產,再到企業產品的銷售,每個環節都有政府部門的幫扶,來眉縣投資建廠,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政府對企業的幫助可以說是全程保姆式的服務。”
保姆式服務企業建設,這在眉縣可以說是一個常態性的政府工作,而傅有門也只是眉縣政府幫扶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是眉縣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一面鏡子。寬松的投資環境、良好的政策扶持、企業服務平臺的搭建是造就眉縣非公經濟大發展的重要原因,同時,良好的投資環境也感染著企業的不斷創新和內生力的增強,實現了眉縣非公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
政府放下身段當好“保姆” 助力企業發展
“從最初的考察到企業建成投產,再到企業產品的銷售,每個環節都有政府部門的幫扶,眉縣在對民營企業幫扶上可以說是全程保姆式的服務。”5月28日,在陜西建華鋁業有限公司,公司總經理傅有門談起2年前下定決心來眉縣投資建廠的場景, 依舊感觸頗深。
作為民營企業家,傅有門說,當時來眉縣考察投資建廠時,他也去過陜西的其他一些區縣,但唯獨眉縣讓他心里感覺很溫暖。2013年,做鋁材生意的傅有門通過電子郵件與眉縣縣政府取得了聯系,很快,眉縣招商局領導便主動與他聯系,邀約他前往眉縣考察,而至今讓他難以忘記的一幕就是眉縣工作人員撐著雨傘在雨中等待他的場景,讓他感慨萬千,眉縣政府的服務態度讓他堅定了在眉縣投資建廠的決心,眉縣安排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領導包抓,項目很快便落地實施。
傅有門告訴記者,項目簽約后,企業的各項手續都是眉縣政府部門領導親自帶著他辦理的,廠區建設僅僅用了4個月時間便開始運營投產,企業建成投產后,政府部門包抓領導又組織眉縣房地產商到企業考察,為企業拓寬市場銷售。
記者了解到,像這種政府領導干部包抓一個企業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的做法,眉縣已經開展了多年。2014年,眉縣全縣領導和包扶部門幫助企業解決問題296件,爭取資金1678萬元,招聘工人864名,增加技改投入12.36億元,協助新上項目43個。幫助企業開拓市場,組織企業參加西洽會、貿洽會等系列活動,幫助企業達成銷售和意向協議13億多元。強化服務平臺建設,成立眉縣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幫助企業解決問題,開展小微企業融資,為全縣196戶企業融資貸款9.42億元。
本土企業積極“走出去”活躍產業發展
眉縣非公有制經濟起步早、門類全、特別是“十二五”以來,眉縣確立了“工業強縣”的奮斗目標和“深化改革、盤活存量;招商引資,增加總量;培育優勢,提高質量”的發展思路,積極實施“突破工業發展”戰略,非公經濟成為眉縣全縣經濟的重要支柱和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截止2014年底,眉縣全縣中小企業總數達到了13437戶,其中工業企業4972戶,從業人員9.69萬人。
目前,眉縣全縣工業已形成了機械制造、食品加工、紡織、建材化工和新材料五大產業,形成了白酒、飲用水、轉機、水泥、果汁、棉布(紗)、淀粉、面粉、壓縮機、風機、板簧、橡膠地板、鋁材、鈦等15大優勢產品。
眉縣工信局局長王富強介紹說,眉縣非公經濟大發展的一個特點就是外向型程度較高,雖然眉縣地處內陸,但是眉縣的許多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拓展對外發展道路,出現了以陜西寶深建材機械集團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磚機設備、秦塬紡織有限公司為代表的紡織企業,積極實踐“一帶一路”戰略,積極創新,拓展向西開放平臺,做出了典范。2014年,眉縣外貿出口總額達到4500萬美元。
眉縣民營企業家林紀功1986年辦起眉縣第一家磚瓦機械廠陜西寶深建材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在他的帶動下,眉縣逐漸形成了一個以建材機械制造為主,帶動機械加工、貨運、銷售、勞務輸出等行業的龐大產業集群,許多磚機銷售到中亞等許多國家,為眉縣對外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
而地處眉縣常興鎮的陜西秦塬紡織有限公司也是眉縣非公企業積極走出去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又一個典范,秦塬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趙公思介紹說,去年公司年總產值3.34億,其中出口創匯高達3001萬美元。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和東南亞、南非、北非、中東、歐洲、南美、北美等世界各地,是陜西省出口創匯先進企業。
王富強說,本土非公企業的外向型程度高,積極進行創新,進一步增強了眉縣非公企業發展活力,活躍了相關產業鏈,本土企業的發展壯大也為吸引外來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成為眉縣非公經濟發展一個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