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墻體廣告粉刷 6月9日上午,河南捐獻志愿者王玉超、孫金偉在鄭州為兩位外國患者捐獻造血干細胞后(見本報6月4日A13版、6月9日A11版),一場簡約的交接儀式在河南省腫瘤醫院舉行,美國骨髓庫、中華骨髓庫相關人士到場。之后,這兩份“生命種子”將乘機飛出國門,分別被送往美國費城和荷蘭鹿特丹。
黃皮膚白皮膚一同見證交接儀式
上午10時許,河南省腫瘤醫院10號樓25樓陽光房內鮮花芬芳,愛意濃濃。王玉超、孫金偉和中方工作人員,以及專程趕來的美國骨髓庫的JurgenSchiefer等人,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燦爛的笑容。
“今天是一個值得感恩和祝福的日子!”省紅十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趙國新,和眾人分享了兩位捐獻者的捐獻故事,并向他們的善舉致敬。
接過副省長王艷玲頒發的榮譽證書和志愿者送上的鮮花,兩位捐獻者分別道出樸實的捐獻感言:“祝愿患者早日康復!家庭美滿幸福!”王玉超難掩激動地說,能和非血緣關系患者配型成功并捐獻成功,是個奇跡,自己也很高興能有這次機會,“我捐獻后身體沒什么不適,也希望能有更多人加入進來,多獻一份愛心,能多救助一位患者”。
隨后,兩份造血干細胞被放進專用的運輸箱里送往機場。
兩份“生命種子”將跨洋運送分別飛赴荷蘭鹿特丹和美國費城
經過中華骨髓庫牽線搭橋,河南禹州醫務工作者王玉超、登封個體經營者孫金偉分別與美國、荷蘭的兩位患者配型成功。6月8日下午,經過約4個半小時的采集,兩位捐獻志愿者成功捐獻了造血干細胞。此次捐獻,創造了河南的三個“第一次”:我省志愿者第一次為美國、荷蘭患者捐獻,我省第一次有兩人同一天為國外患者捐獻,我省跨國捐獻第一次在鄭州采集。同一省份的兩位位志愿者同一天成功為國外患者捐獻,在全國也是首次。
從北京趕來的中華骨髓庫醫療服務部國際協調員宋曄感慨地說,兩位大洋彼岸的受捐者都是患急性白血病的成年人,能在找到配型成功的捐獻志愿者實屬幸運難得。她會帶著捐給荷蘭患者的“生命種子”趕回北京,轉交給荷蘭相關人員,預計20小時后會送達荷蘭鹿特丹的一家醫院。
“感謝捐獻者!”按照跨國捐獻造血干細胞的要求嚴格審查后,JurgenSchiefer對在鄭州采集的“生命種子”非常滿意,并表示感激。他說,一定順利把這份大愛禮物帶回去,預計22小時后順利抵達患者所在醫院。
大河報記者從河南省造血干細胞資料庫獲悉,截至目前,我省已實現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490例,在全國4900多例此類捐獻中約占十分之一,居全國第一。其中,跨國捐獻16例,體現了河南人基因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