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江陰墻體廣告 江陰博物館館藏文物中宋、元、明時期的金銀器最具特點,大部分為首飾和生活用具。其中宋代五花頭鳳鳥紋金簪,紋飾鏤空,做工精致;元代福祿壽三星鎏金銀盒,人物刻畫生動,寓意吉祥;明代的樓閣人物金簪,采用了錘鍱、鏨刻、花絲等工藝,在金簪上不足10厘米的空間內營造出亭臺樓閣、樹木人物,方寸之地盡顯精彩。許多金銀器上鑲嵌著珍貴的寶石、美玉、碧璽等,異彩紛呈,為華貴的器物增添了光彩。這些金銀器造型別致,紋飾精美,時代特征鮮明,奢華的藝術風采令人贊嘆不已。
此次展出的宋代金銀飾品主要是山觀窖藏出土的鎏金銀發飾,受當時文人士大夫階層審美情趣的影響,以典雅質樸見長;元代金銀器則多為日常用品,雖風格與宋代相似,但其造型講究精巧與洗練,通體光素者較多。
明代金銀器是此次展出藏品的“重頭戲”,因為隨著江南經濟的發展,民間的金銀手工藝制作盛極一時,不僅數量多,質量也更加上乘。記者最喜歡的兩件金銀器是嵌寶石金鳳簪和艾葉形樓閣人物金簪,均為江陰明代墓葬中出土的隨葬品。
20世紀70年代,在江蘇省江陰長涇、青陽兩地相繼出土兩批明代金銀飾。這兩批金銀飾不僅種類全、式樣多,而且工藝精湛、題材豐富,充分顯示了明代金銀飾的特點,為研究和了解明代金銀器提供了可貴的實物資料。 長涇金飾系1972年出土。當時,長涇涇東大隊農民平整土地時在九房巷住基后石柱墳發現一明代夫妻合葬墓,出土50余件金飾和其他文物,部分被破壞。其中28件金飾輾轉被江陰博物館收藏,3件青花瓷蓋罐被蘇州博物館收藏,其他散佚。青陽金銀飾系于1977年農民平整土地時發現的一明代古墓中出土。該墓為豎穴單人葬澆漿墓,結構不詳,女尸出土時保存較好。僅知出土金銀飾25件,連同一合墓志均收藏在江陰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