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手繪墻體廣告 “人緣、神緣、文緣,同根同緣;親情、友情、鄉情,同宗同脈。”來自海峽兩岸近300家民間宮廟的代表14日聚首廈門,敘法緣、話和諧、促交流。
第七屆海峽論壇?兩岸民間宮廟交流會當天在廈門舉行。這是繼2012年在廈門、2014年在福建福清之后,兩岸民間宮廟第三次進行大型敘緣交流活動。
出席本次交流會的國家宗教局局長王作安盛贊兩岸民間宮廟敘緣交流會是一項“接地氣、聚人氣、最‘神’氣”的活動。他說,兩岸民間宮廟敘緣交流會實實在在地扎根基層,面向民眾,是一項地地道道、具有規模效應的兩岸民間交流活動,兩岸同道相聚在這里,接觸無隔閡,交流無障礙,一起話親情、敘鄉情,其情融融、其樂融融。
包括80家臺灣宮廟在內的與會兩岸民間宮廟,涉及的神祗譜系眾多,涵蓋了媽祖、關帝、保生大帝、陳靖姑、清水祖師、廣澤尊王、王爺、開漳圣王、觀音、太子爺、香菇姐祖等民間信仰神系。
“道教和各種民間信仰是深深植根于中華大地的文化現象,是億萬炎黃子孫的情感紐帶。”王作安說,在這項活動中,可謂“諸神畢至”,眾多神祗在此聚首,各種信仰的人在此團圓。
資料顯示,約80%的臺灣同胞祖籍地在福建,先民們在遷居臺灣的同時,也帶去了福建祖籍地的信仰和文化。
據臺灣有關部門調查統計,全臺現有1萬多座廟宇供奉200多種主神,前20名主祀神中就有16種神祗來自福建,其中以媽祖、保生大帝、陳靖姑、關帝、開漳圣王、法主公、廣澤尊王、青山王、肖太傅、三山國王等廣受膜拜。
近年來,兩岸民間宮廟交流的規模不斷擴大,領域不斷延伸,形成了如媽祖文化旅游節、石竹山夢文化節、關帝文化節、保生慈濟文化節、陳靖姑文化節、開漳圣王文化節、三平祖師文化節、齊天大圣文化論壇等兩岸道教和民間信仰可持續的交流平臺,在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