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墻體廣告 “他是個想事、干事,又處處從黨性動身的好同志。”原團結鄉黨辦主任李柏寶談起胡改成,豎起大拇指直夸。
1988年原團結鄉組成鄉
公司辦,胡改成因作業超卓被選到鄉
公司辦,先后干
公司辦書記、主任。
平都村自他走后,8年換10個村支書,由“先進村”落為“后進村”,鄉民“聯名上書”強烈要求他回村任職。
“他說已然安排和
大眾信任,回去必定干好!”時任原團結鄉黨委書記袁社成,回想其時與胡改成談心的話還浮光掠影。
再度“出山”的他干勁十足,查賬、開黨員
大眾會、免職不稱職干部、修水庫……忙的不亦樂乎,卻也有人不解。原大隊管帳的兒子對其父被撤一事心懷怨恨,趁他上門做作業時,持刀追砍。
“1座小二型水庫、3座大型山塘,搞了不到1/3就罷工,是他帶領鄉民挑出來,才解決3個組靠天吃飯的歷史。”70多歲的胡為民感謝地說著。
“他白日監工,黑夜安排開會,只要我挺著快生的大肚子,去挑家里的那份。”胡改成的妻子嚴四良抹著淚回想修水庫的情形說。
村子不大,膠葛可不少,大到土地、宅基膠葛,小到鄰里對立、婆媳吵架,全村246戶人家1000余口人,誰家有急事、難事都找他,他毫無怨言。原管帳一家也為之信服,成了村里公益事業的熱心人。
“我就想全村人都過上小康生活”
平都村位置偏遠、交通阻塞,本來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是典型的貧困村。其時,鄉民做夢都想打通連通主干道的3公里路,卻因要經過3個情況復雜的村停滯不前。
“其他村不同意,他就誨人不倦上門做作業;村里沒團體收入,他就向上爭資,并到
郴州、
廣東等地募捐。”鄉民胡二寶說筑路的事難以忘卻。
其時,胡改成以承當資金和勞力大頭的許諾,做通3個村的作業。并帶領鄉民表現“愚公移山”的精神,在2010年,才將一條3公里通村公路、1.5公里環村路打通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