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渭南墻體廣告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必須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尤其要加快農村薄弱學校建設,從而推動全區農村學校硬件建設整體上臺階,為師學營造舒適溫馨的生活學習環境。”近日,渭南經開區黨工委書記楊社盈在龍背、辛市兩鎮中小學學校視察時鏗鏘有力的講話。
六月的陽光炙熱火辣,湛藍的天空下,楊社盈一行在渭南經開區教育部門負責人陪同下,對全區學校辦學條件進行調研。此次調研,發現不少農村學校基礎設施、校園綠化、硬化、美化等方面不盡人意,與實現農村現代化校園、全面提升農村教育發展質量和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近年來,受各種因素制約,渭南經開區農村辦學條件、規模、教育資源因投入不足而相對落后,部分中小學校舍建筑標準低、質量差,造成了配套設施及校舍老化,城鄉教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村級小學成為農村教育發展的短板,阻礙了全區教育發展。
為促進區域文教事業發展,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軟實力”,今年以來,渭南經開區黨工委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理念,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積極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在加快城區教育設施建設的同時,必須使全區鄉村校園能夠基本達到“環境優美、設施優良”的目標,推進農村學校教育基礎設施提質改造,成為全區上下的共識。
基于這樣的認識,校園基礎設施工程實施進展計劃很快被列入管委會近期各項工作任務分解表中,渭南經開區相關部門緊跟區上振興教育的工作節奏,多措并舉,凝心聚力,實行嚴格的目標責任制和監管機制,并嚴把時間進度關,落實倒逼機制在完成各種調研和評估后,渭南經開區教育局與相關部門從薄弱學校做起,從薄弱環節入手,明晰工作責任,按照任務分解表的要求把任務落實到“專人、專事、專干”上,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以確保建設工作順利完成。
“土屋子,土臺子,里面坐著小孩子。”這曾是渭南經開區部分農村校園的真實寫照。在辛市中心小學,教室至今仍是歷經幾十年的土木結構。時下,該小學將經歷一次徹底的“脫胎換骨”,投資500萬元的新辛市中心小學教學樓將一改學生“立于危房下學習”的局面。農村的隆冬時節,滴水成冰,是農村孩子們上學最難熬的時候,為改善農村中小學校學生冬季取暖條件,渭南經開區投資300余萬元對龍背、辛市中學進行供暖設施的配備,近千名學生今冬將徹底告別“火爐取暖”的歷史。與此同時,渭南經開區還投資百萬元對所有中小學校課桌椅進行全部更換,更換的新桌椅全部采用國家標準,更加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此外,為了給師生創造良好、安全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區上還對21所中小學危房進行改造維修、粉刷、電路重新布置,辛市初中操場實行硬化、綜合樓及文化場地建設方案即將出爐。渭南經開區教育局局長馬俊玲說,針對各項工程,他們將抓住暑假這一黃金季節加緊施工。財政部門也將根據工程建設情況,及時撥付建設資金,確保所有工程在百余天內優質、高效完成。
教育,承載著萬千學子的未來與希望,是涵養萬千家庭幸福的文化根基。只有不斷改善辦學條件,讓農村孩子也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渭南經開區的農村教育才能真正從底部攻堅,實現經開教育的騰飛。